無國界記者組織要來台灣了!(下)/呂一銘
總部位於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CPJ)」,不久前也發表年度報告「攻擊記者:審查的新面目」,指出中國是在新聞審查手段上推陳出新的國家之一,正利用社會信用評分體系影響批評政府的新聞工作者,導致其申請貸款被拒或被迫背負高利率,亦即一名記者在社群媒體的貼文若被政府視為「謠言」,將被列入黑名單,他的信用評分將會降低,導致申請貸款被拒。
另在「獨裁強人統治模式」地方,新聞自由倒退最明顯,如波蘭、匈牙利和土耳其;而在居於領導地位的民主國家,如美國等,其新聞自由不但倒退,而且侵蝕程度瀕「臨界點」。像美國和英國在今年排名均下跌,川普的選戰及英國脫歐運動中高調攻擊媒體、「劇毒性的」反媒體論述,「驅使世界進入後事實、不實訊息和假新聞充斥的新年代」。其他國家方面,以尼加拉瓜退步十七名最多,類如該國總統奧蒂嘉連任爭議事件,便充滿媒體審查、威嚇和非法行為。
目前的香港更是嚴重,香港記者協會曾做過調查分析,發現新聞自由和7項因素有關,包括:政府、記者工作情?、大財團、傳媒老闆/管理層、法律對採訪的保障、傳媒監察功效、傳媒多元化程度。而政府因素又可區分為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兩方面;而記者工作情?可用:自我審查、採訪工作安全、獲取資訊時出現困難等形容。
此外,香港公眾認為和新聞自由最有關的3項因素依次是記者採訪時的人身安全、傳媒自我審查、批評中央政府有顧忌。而記者認為最有關的是傳媒自我審查、批評中央政府有顧忌、傳媒老闆向員工施壓。2015年如此,2016年堪用「變本加厲」形容,此已充分反映了香港正面臨嚴重的新聞自由危機,令人觸目驚心。
如今「無國界記者組織」遷至台北,成立新的亞洲分支機構,自是意義重大,而台灣能獲國際重要的新聞組織青睞,洵為難得的機遇。不論政府式媒體、學界更應群策群力,以樹建台灣的新聞專業和新聞自由成為國際的標竿。
由於台灣政經環境特殊,又有被中共「侵吞統一」的危機,亦易使媒體受到「看不見的黑手」影響;就像「無國界記者組織」和美國「自由之家」在2017報告中所說,「台灣媒體自由的主要威脅來自於中國,因為中國一直在加大對台灣媒體的經濟和政治壓力。而有「自我審查」現象,威脅記者的獨立性;一些民營媒體的社論立場大幅轉變,媒體採取類似中共宣傳論調的立場也不再罕見」云云。
簡言之,居安思危。台灣媒體和香港的情況,若干地方十分接近;但因台灣尚保有國家主體性和軍隊;尚不致有利用政治、司法或暴力,做出違背民主國家尊重新聞自由的行為。
一般皆知,民主國家的媒體(第四權),在監督政府、國會(議會)、司法等層面,及接受社會鞭策、改革,提供「知的權利」,並努力維護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乃是天經地義之事。
是以,在謀求台灣媒體的全方位、多元(不斷創新論述和實務)進步過程中,仍須抱持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榮譽心,不能恣意妄為,也不能妄自菲薄的態度,實事求是,以精益求精,爭取「無國界記者組織」的認同和見證(該組織亦是國際言論自由交流會International Freedom of Expression eXchange,IFEX的成員。IFEX是由全球60多個非政府組織組成的網絡,在世界範圍內監察言論自由被侵犯的狀況、促進並捍衛言論自由的權力),相信台灣將更會贏得國際社會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