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其他人會為我們發聲」:LGBTQ媒體在川普時代崛起(二)
在川普治下的美國被消音的恐懼
瑪麗恩˙強斯(Merryn Johns)早就知道選舉結果「會往壞的方向走」。她出生於澳大利亞,是美國女同性戀與女雙性戀的月刊Curve雜誌的總編輯,作為局外人旁觀著2016年的選舉;當她所有的朋友在選舉當晚出門,預計要慶祝美國第一任女總統當選時,她待在家裏動筆撰寫一篇社論,解釋為何被大眾預期將慘敗的川普最後勝選。
「每次我聽到川普說話,我都能聽見他說出許多人希望聽見的話。」強斯解釋道:「我覺得這一點讓他的魅力席捲選民,他乘上了時代精神的潮流,而柯林頓沒有。」
強斯說,對於LGBTQ導向的刊物而言,川普入主白宮將會使一切都和前任政府時代非常不同。
過去八年來,LGBTQ的倡導者們一直在爭取關注和勝利—從歐巴馬在2014年頒布全美聯邦的反歧視法令,到最高法院一年後將婚姻平權合法化;許多人認為,柯林頓就任總統的話LGBTQ平權工作將繼續取得進展,但目前似乎川普總統已經開始逆轉這些成果。3月27日,POTUS推翻了歐巴馬禁止聯邦職員因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而被解僱的行政命令;許多川普的內閣人選,包括司法部長傑夫˙賽申斯(Jeff Sessions),都有著名的反LGBTQ記錄。
「在歐巴馬總統任職期間,我們獲得了他的承認。」強斯說:「他在他的演講中提到我們,我們出現在他的網站(指白宮網站)上,我們正在得到法律保障,我們被邀請到白宮。現在這一切都在開倒車,這讓我們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我們不僅僅害怕被忽視,我們害怕我沒的存在被抹消。」
改變中的媒體景象
如果強斯宣稱「媒體的重要概念」在新政府治理下已經改變,那麼新政府同樣使LGBTQ媒體的自我定位在這個政治充滿爭議的時機之中出險了轉變。
《倡導者》的總編輯盧卡斯˙葛德利(Lucas Grindley)LGBTQ刊物的重要職責是反映這個社群在此敏感時期的感受。在選後一週,葛德利寫了一篇社論,訴說他的共和黨人家族成員交代要將他們的票投給一名反對同性婚姻的政治人物。「我被自己的家人背叛了,」葛德利寫道:「壞消息是,你們也一樣。」
人們感覺到被背叛了,而他們需要時間去說出口。
他這篇在facebook上被分享超過兩萬次的文章明確地挑動了敏感神經。
「人們感覺到被背叛了,而他們需要時間去說出口,」葛德利在採訪中告訴CJR:「《倡導者》的目標是讓你直面我們的報導並且說:『終於,有人說出了我的心裡話。我不再感到孤單了。』」
雖然精確數字難以量化,但是LGBTQ刊物在讀者尋求表達管道來反映他們對川普政府的感覺時,他們的流通量也隨之上升。《倡導者》在訂閱量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瀏覽量比2016年第一季度增加了將近50個百分點。(CJR向其他LGBTQ刊物索要訂閱者資訊,但是他們拒絕提供準確數據。)
鑑於需求,許多LGBTQ刊物已經投入了更多的資源來報導川普當局每日的動向,並告訴LGBTQ社群成員如何採取對應行動。在選後的日子裡,《倡導者》新增了週五出刊的副刊《抵抗》,列出了讀者所在地區的抗議活動;這份副刊後來變成了一個影片系列。NewNowNext創建了五美元/五分鐘(Five Dollars/Five Minutes),這是一個能為想要參與活動的讀者提供快速簡便操作步驟的簡單功能。報導酷兒和女同性戀夜生活的Go Magazine在它的每月大小事中標示了示威和政治活動。
GO Magazine編輯崔許˙班迪克斯(Trish Bendix)表示,當前的挑戰就是在嚴肅看待現今局勢和為讀者提供健康的發洩管道之間取得平衡。
「這是每日需面對的戰役,」班迪克斯說:「外面的世界還有很多人並不僅僅對出去玩和跳舞有興趣,但是人們不想表現得太過絕望和報導一些讓我們大家喪失希望的事情。我們的社群已經有足夠多的問題,關於自殺、絕望和自我憎惡,所以必須在認清我們肩負責任和必須做些什麼的同時,保持正面態度。」
我們的社群已經有足夠多的問題,關於自殺、絕望和自我憎惡,所以必須在認清我們肩負責任和必須做些什麼的同時,保持正面態度。
————————–
編譯:賴昀
原作者:Nico 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