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做為台灣有數的新聞獎,每屆受邀擔任卓新新聞獎的評審,總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深入討論,選出當年各個獎項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僅是鼓勵這類作品在內容中傳達的新聞精神,同時也是將新聞獎的榮耀頒給為了跑出這條新聞、製作出這條新聞的新聞工作者。
只是在現今的新聞工作環境中,不論是台灣社會對於記者的價值貶低、不信任感,又或者是數位時代中,記者比起以往需面臨更多的挑戰以及勞動權上的壓榨,都讓記者工作增添許多不為人所道的辛酸;第十五屆的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上,擔任頒獎者的卓越新聞獎董事林元輝,曾感嘆業界的變化,有時讓身為學院老師的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學生。
但仍有許多記者在這個圈子中默默地耕耘,不只是每屆獲得卓越新聞獎的得獎者,還有其他每天扛著電腦、揹著相機、揣著錄音筆穿梭在各個新聞現場,將他們的所見所聞透過文字或影像傳達給讀者的記者。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記者」這個職業,絕對不僅僅是鄉民口中的「妓者」,卓越新聞獎《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將在接下來的期數中,不定期刊出不同路線記者的受訪文章,希望透過這些採訪內容,能讓讀者對於記者工作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替數位時代下的記者工作留下一些記錄。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主編 田育志
—
受訪記者:小胖妹
所屬媒體性質:平面媒體
入行資歷:四年
負責採訪路線:醫藥線
記者是讓老闆付錢給你持續學習的工作(上)/郭馨棻
文學院畢業後,她苦無踏入新聞業界的管道,於是她繼續於新聞研究所進修,希望能夠進一步瞭解新聞界的樣貌。研究所畢業前的實習經驗,對她來說非常重要,這是她第一次親身瞭解何謂記者。
印象很深刻,實習第一天帶著小胖妹的記者大哥跟她說,「不要來做記者。」記者大哥明白地說此工作有三大不好,脾氣不好、胃不好、家庭關係不好。小胖妹笑著說,其實所有對於記者工作的評價她都聽過,然而她仍然深信這是個有趣的工作,即使實習單位的記者前輩勸退她,她都還是義無反顧的認為自己一定要在畢業後成為全職記者。
小胖妹說:「有什麼工作可以那麼幸運,老闆付錢讓你不斷學習新知識。」她認為這個工作就是記者!
小胖妹的記者日常
小胖妹投入記者工作至今已將近四年,先後擔任過平面媒體市政組與醫藥組記者。直至現在,她仍自信地說,記者就是她想要做的工作,每天都有新的知識等待她去發掘與學習。
然而與此同時她也承認,新聞業界的現實是她必須面對的課題。首先在時間的安排上,由於新聞講求的是時效性,事件很可能每分每秒都在更新,記者必須保有對議題的敏銳度與快速的時間安排,她苦笑的說,從業四年以來,似乎沒在上班時好好吃過中餐。
以小胖妹來說,她的休假日是週日與週一,上班的時候,中午以前要報稿給主管,討論今天預計處理的議題,下午的時間則安排採訪與寫稿,晚上七點前必須截稿準備排版送印。有時甚至必須代班同事的路線,由於內容較不熟悉,又會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準備與採訪,好完成一篇專業的報導,忙起來的時候,蹲坐在路邊寫稿傳回報社是常有的事,小胖妹幽默的說,此時變電箱就是個很好放置筆電的地方。
除了處理每日的稿量之外,記者平均一週要提一次專題發想,為讀者提供全面而完整的議題整理,因此即使每天的稿子完成了,記者很可能仍在準備明天的報導或是專題。至於要發想什麼專題?如何找到明天的線索?其實是記者無時無刻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消息來源與受訪對象相當重要。
(未完待續)
談到小胖妹為何想投入記者工作,她堅定的說,「我從國中就想當記者了。」學生時代的小胖妹就非常喜歡文字,看過水門案的電影後,更對於記者一職,有相當正面甚至可以說是神聖的想像,記者在她當時的心中,透過電影埋下了閃閃發亮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