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家新聞網站的「挪用文化」已迫使其實習生紛紛轉往公關領域發展

 


 
  某一國家新聞網站的「挪用文化」已使得其過去兩年所收的實習生中,超過半數放棄新聞志業而轉往公共關係領域發展。此消息來自該新聞網站內部並已經證實。


 
  我不打算公佈是哪間新聞網站,一方面因為這樣可能會透露我的消息來源,另一方面也因為這種做法,在某些英國國家新聞社操作網路新聞時,相當普遍。我的消息來源描繪了他們的工作環境:「記者的工作不外乎就是改寫別人的新聞文章、加入圖片與標題,最後再調整以免觸犯著作權法。」


 
  消息來源告訴我:「編輯室裡的壓力很大,大家都見怪不怪,你也知道你會在社群媒體上遭到濫用—這些很多都是相伴發生的。」「但大家無法接受的是改寫別人的新聞,因為這不是我們在新聞學院所學的。所有人只能成日在辦公桌前工作,仰賴其他網站的新聞,至於選材則完全是主編說了算。」「實習生們紛紛離職,並進入公關與行銷領域謀職,他們一直被要求做所謂的『挪用』—複製,貼上,加上一點改寫。根本沒有人想做這些事。」


 
  我的消息來源指出,他在閱讀Glyn Bellis投訴英國獨立報的文章後,認為有必要聯絡Press Gazette。英國獨立報取用Glyn Bellis於Wales Online所發表的一則法院新聞(有載明來源)但拒絕付費,並宣稱新聞沒有著作權問題。這樣的說法完全抵觸上個月一起地方法院的判決:Manchester Evening News改寫一篇於Rochdale Online上的新聞文章,卻拒絕為此付費。法院最後判決Manchester Evening News需付兩百歐元給Rochdale Online。


 
  我的消息來源指出:「記者想在這個議題上有個清楚的界線,因為沒有人想做這樣的事」。同時他也表示,上月至另一間國家新聞社面試,在面試中被告知該新聞社的網路新聞記者日常職責只包括「新聞回顧」,並遵循一套公式:從其他網站取用新聞文章並改寫,其中有三分之一為原內容,另三分之一為社群媒體的反應,而剩下三分之一內容則是連往該網站其他背景新聞的連結。


 
  「有許多年輕記者因為這種文化而中途放棄」消息來源指出。


 
  消息來源也表示,他們網站的編輯也不喜歡這種抄襲的文化,但「他們擔心別人報導了他們沒寫到的新聞」。他們指出:「時間總是很緊迫,網路上的濫用情況很嚴重,休假申請從來不被通過,而這份工作中能發揮創意的部分,也是讓我們覺得這一切都值得的部分,卻消失不見了」。
 


  過去他們採訪過一位知名外國政治人物,該報導獲得上千社群媒體分享,然而一篇在對手網站上,改寫自該篇報導的「新聞回顧」,卻獲得比他們多十倍的媒體分享。「這讓人非常洩氣」。


 
  後續追蹤報導是新聞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有重大新聞披露時,記者通常會被期待(或鼓勵)追蹤後續。
 


  夜班新聞編輯在蒐集並取用其他人的文章時,也時常使用這種「挪用」,但通常在之後的印刷版本上都會載明出處。然而「挪用」已漸漸變成某些公司的商業營運模式:因網路廣告商付的費用低,這些新聞網站需要衝高網路流量提高收入,而「挪用」是一個降低成本的好方法。


 
  在這樣一個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讀者經常在許多不同網站遊走,許多人可能從來不會注意一則新聞的原始出處,特別當(也經常是如此)有大量的資訊是挪用來的,而其出處也被不情願地擺在文章末端。很明顯可以想見,為什麼這麼多新聞工作者,面對可能終生做為一個抄襲者,決定這樣的工作並不值得。


 
———————————————————-


作者:Dominic Ponsford


編譯:陳仲豪


原文網址:http://www.pressgazette.co.uk/source-ripping-culture-at-national-newspaper-website-prompts-most-graduate-trainees-to-leave-journalism-fo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