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的謬誤-從廣播恐慌事件看現今網路的極化現象(一)/涂敏編譯


 
  1938年10月30日晚間,紐澤西州格洛佛米爾市(Grover’s Mill)的76歲木工師傅Bill Dock從廣播上聽到一件駭人的消息,新聞播報員宣布,外星人即將登陸地球,而且正直闖鄉村中,Dock隨即趁著夜間帶上他的雙管散彈槍,準備對付這群入侵者。不過,經過一番調查後,報紙稍後報導,Dock「沒有發現任何他認為應該射殺的人」。事實上,他被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改編的廣播劇《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所誤導了,該劇以突發新聞報導為形式,鉅細彌遺即時播報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經過,緊扣新聞廣播節目的一貫手法,再加上精緻的聲音特效,並仿造政府官員出面發表聲明,過程中僅有一些簡短的警示,告訴聽眾該劇是虛構的。


 
  隔天,報紙上充滿了類似Dock的故事,根據《紐約時報》報導,「30名男人和女人衝進警察局」,準備撤離;《華盛頓郵報》則報導,有兩位民眾因為太過震驚,而心臟病發作;還有1名匹茲堡的民眾報警,他差點沒法阻止他老婆吞毒藥自殺;《紐約每日新聞》記者也在事發隔天,刊登了Bill Dock帶著他的散彈槍的照片,A. Brad Schwartz在他近期出版的歷史新書《廣播狂躁症:奧森威爾斯的世界大戰與假新聞的藝術》(Broadcast Hysteria: Orson Welles’s War of the Worlds and the Art of Fake News)中寫道,這張照片「造成1930年代的轟動」。


 
  這起早期的假新聞事件至今仍是傳奇,但Schwartz是多位研究者中,最晚近提出,這起事件其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樣。根據Schwartz的說法,根本沒有集體躁鬱,只有零星的恐慌迅速延燒。他也提出Dock根本沒有聽過廣播的質疑,他認為,其實是報紙誇大了恐慌,以較好控制正在起飛、逐漸成為30年代突發新聞主要來源的廣播媒體,報紙更欲藉以顯示,廣播媒體是不負責任的,而且必須接受來自其前輩—較有名望的印刷媒體—的「指導」,所謂「指導」,大多是有利可圖的執照授權協議。不久,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育學教授與廣播播音員Lyman Bryson也表示,不受限制的廣播媒體是「現代文化中最危險的要素之一」。


 
  如此爭論將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牽涉進來,該主管機關被賦予確保廣播媒體為「公共利益、便利與必須」服務。有別於今日的FCC被視為媒體併購的主要裁判,30年代的FCC對於媒體將什麼樣的特定內容放到聽眾的耳朵裡,深感憂心。對某些人來說,從恐慌事件得到的教訓是,FCC必須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保護閱聽人免於像《世界大戰》這種惡性的整人內容,當時的愛荷華民主黨參議員Clyde Herring就表示:「這類節目完美指出我們現今對絕妙好設備管制的不足。」隨即他宣布一項法案,要求廣播業者在節目播出前,將節目內容提交給FCC審查。然而,Schwartz指出,對政府管制發出警告的人,遠遠多於要求政府管制媒體的人們;知名專欄作家Dorothy Thompson也寫道:「不只是不該責怪奧森威爾斯先生,還必須頒發國會榮譽勳章與國家大獎給他才對。」


 
  Thompson當時憂心的不只是製造麻煩的廣播劇演員而已。隨處翻看30年代的歷史,威權領導者皆是借助廣播在選舉中大獲全勝,正如Tim Wu在其新書《注意力商人》(The Attention Merchants)所描述的,納粹政權的公眾啟蒙與宣傳部即運用一種人力叫「Funkwarte」,亦即「廣播衛兵」,挨家挨戶確保國民收聽希特勒的重大廣播演講;與此同時,美國廣播煽動家查爾斯・科福林神父(Father Charles Coughlin)和休伊・朗(Huey Long),皆使某些人不禁懷疑由廣播助長的法西斯風潮已席捲美國。對Thompson來說,奧森威爾斯做了一個關於廣播力量的「絕妙演繹」,也反映出將電波掌控權移交給國家的危險。Thompson寫道:「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任何政治主體都不應該獲得廣播的獨佔權,今日集體躁鬱和集體錯覺的最大擘劃者,就是利用廣播挑起恐懼、煽動仇恨、激怒群眾的國家。」

 

  川普的勝選已然是網路能夠如何被利用以達到各種終極目標的範例,川普使用Twitter的方式比較不像是在使用一種傳播工具,而是一種資訊戰的武器,號召其支持者並以140字符*的貼文攻擊異己。川普於3月在福斯新聞上表示:「如果沒有Twitter,我不會站在這裡。」但網路不只給予川普廣大迴聲,也透過大量不可靠的、破壞建制事實提供者的新聞來源,來協助兜售他的謊言。在川普競選的過程中,假新聞、陰謀論和各種其他的宣傳方法,皆在社群網站上蔚為風潮。這些假新聞壓倒性地支持川普,四處散佈的彌天大謊如「教宗方濟各震撼世界 公開背書川普為美國總統」,並不下於火星人進攻地球的荒謬,這似乎指出,為數眾多的川普支持者,都被網路謊言所誤導。當然,這不是首個被錯誤資訊干擾的選舉,但對許多人深信不疑的奇異主張,卻顯示了網路導致事實價值的貶抑。許多權威人士認為,網路「過度民主」的力量已帶來「後真相的」(post-truth)世界,人們不以事實或理智作為主張的依據,而是激情和偏見。

 
*Twitter自2006年起設置了140字符的限制,2016年9月19日又宣佈限制性取消該字數限制,亦即所有外部媒體鏈接(包括圖片、影片、投票、GIF等)以及轉發字數都將不算在140字裡。(資料來源:
www.bnext.com.tw/article/40942/twitter-cancel-140-words-limit


 
————————–


作者:Adrian Chen


編譯:涂敏


原文網址: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7/09/04/the-fake-news-fallacy?mbid=nl_TNY%20Template%20-%20With%20Photo%20(44)&CNDID=48420061&spMailingID=11822173&spUserID=MTc1ODE4NDk3MzY0S0&spJobID=1222846596&spReportId=MTIyMjg0NjU5Ng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