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媒體經營策略(上)/吳淑鈴
經濟日報「未來媒體論壇」第三場由Yahoo奇摩媒體傳播事業群副總經理邱瀅憓以「新世代的媒體經營策略」為題,分享Yahoo近年來因應新科技和新閱聽族群所做的轉型和歷程。
「Yahoo TV是我參與過最exciting的作品。」在Yahoo服務超過18年,參與過無數計畫案的邱瀅憓表示,Yahoo TV由台灣的團隊發想,去(2016)年得到美國總公司的同意,成立了Yahoo海外第一個數位攝影棚,今年六月中也到香港推出Yahoo TV。「不管是總公司和各區域的分公司,都覺得這個概念不錯,接下來我們考慮推廣到東南亞,」邱瀅憓說。
老品牌面臨挑戰 掌握新世代求突圍
Yahoo的革新源頭起自於六年前的市場變化。約從2011年開始,新科技、網路社群等改變了媒體生態,不但出現資訊碎片化的現象,網路媒體如Yahoo的影響力也跟著變化。「過去六、七年是我在Yahoo這麼多年來較低潮的時候。」邱瀅憓說,很多人覺得Yahoo老化了,對他們開始產生質疑。為了掙脫低潮期,Yahoo團隊決定先理解使用網路平台的新世代。
邱瀅憓表示,掌握ME世代特性是Yahoo轉型的第一步。(攝影/吳淑鈴)
分析新世代特性,尋找網站新生機。邱瀅憓表示,ME世代(由美國心理學家Jean Twenge提出,泛指高度關注自我的一種世代現象)的特性包含高度社群化、每天花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同時很在意自我、需要在社群裡面建立存在感。她進一步解釋,ME世代追隨的意見領袖不再是過去的企業人士、媒體人或藝人,而是從社群裡竄起的網紅或同溫層的人。
除了社群化的特性,新世代使用網路的主要行為是觀看影音內容。她舉資策會的統計數據指出,ME世代每天花14個小時在影音內容上,同時有52%的網友看過網路影音直播。「看到這樣的趨勢,我們就覺得應該往影音發展。」邱瀅憓說,Yahoo在近兩、三年裡,儘可能嘗試了所有的影音類型,卻發現影片散落各處、缺少集中的播放空間,於是團隊便有了設立「Yahoo TV」的想法。
Yahoo TV 成為影音大本營,打破傳統電視台的載體模式。2016年7月Yahoo TV開台,開台前Yahoo只有兩個直播節目,目前已發展出15個直播節目。邱瀅憓說,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推出了許多不同內容,「很多人問我們,Yahoo TV在哪一台?」她解釋,它是存在於網路空間的Yahoo網站,不是傳統電視台的播放管道。「當Yahoo TV集結了所有的影音內容,會形成一個吸引大家注意的力量。有趣的是,Yahoo TV已經相當於Video了。」開台一年來,現在已經沒有人再問邱瀅憓Yahoo TV是哪個電視台,而是將它視為一個實際存在的網路頻道。
鎖定直播、社群兩元素 年輕用戶持續增長
決定推出Yahoo TV時,邱瀅憓鎖定了直播和社群兩個元素,這也成為Yahoo TV和其他網路平台的主要差異。她表示,在強化社群方面,Yahoo找來一些跟各界接觸廣泛的在地製作人,由這些製作人化身為「Y小編」在直播節目裡跟網友深入互動, 同時Y小編也能立即反映和迎合網友需求。
邱瀅憓舉例,去(2016)年Yahoo操作最好的運動賽事節目,小編不只跟球迷們噓寒問暖,同時還會立即把他們發現到的精彩鏡頭剪接好,放在賽事的視窗旁邊,提供網友一看再看。相較於電視台的播放方式,觀眾只能被動地等待電視台重播精彩畫面,但在Yahoo平台觀看運動賽事,精彩鏡頭就放在旁邊,User可以主動地重複播放想看的畫面,「這樣的功能讓網友們非常high,」邱瀅憓笑說。
轉播運動賽事打響名號,吸引年輕族群。去年Yahoo轉播的運動賽事包括職棒、HBL籃球賽以及高爾夫球賽等,許多年輕的用戶也因此不斷地增加。例如義大犀牛職棒隊尋找新東家時,很多網友就在PTT或Facebook上留言希望Yahoo接手。邱瀅憓說,「這主要是因為看到我們球賽的轉播、Y小編的互動等服務,讓這個平台重新的年輕化,也讓網友對我們平台的好感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