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假新聞-不讓新聞滅絕的媒體論(上)/蔡昕宸編譯


 
假新聞與內容抄襲現象的氾濫


 
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假新聞與內容抄襲的訊息透過社群媒體大規模的擴散,有批評認為假新聞影響了選舉的結果。不論其是否為事實,每個人都只信賴其所相信的資訊―這種資訊封閉化現象彰顯出新聞信賴的破滅及民主主義的破壞。


 
如今的媒體生態系,每個人都是新聞接收者也是傳送者,在這樣的環境中正在發生什麼事?問題的核心為何?而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呢?


 
〈不讓新聞滅絕的媒體論〉活動於6月21日在朝日新聞媒體實驗室涉谷分室舉行,邀請三位長時間任職於紙媒或網路媒體的第一線工作者進行座談,現場約有60名參與者,三位講者分別為:著有《網路媒體霸權戰爭 為何會有假新聞》的前德島新聞記者、法政大學副教授藤代裕之;出版《貓將支配媒體 網路新聞有未來嗎?》的前雅虎話題(yahoo topics)總編輯、前讀賣新聞記者暨〈THE PAGE〉總編輯奥村倫弘,以及著有《不可相信 破壞民主主義的假新聞的真面目》的朝日新聞IT記者平和博。

 
以下為筆者(平和博)紀錄的當天演說內容介紹


 
假新聞有哪些問題? ─平和博(發表)

 

 

最近引起熱門話題的中東小國卡達,接連被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 等國宣布斷交,「卡達斷交危機」的相關新聞持續不斷。 


 
引起這一連串斷交的契機,有報導指出其實與假新聞有關。


 
駭客入侵卡達的國家通訊社後,植入並傳送「卡達首長發表針對美國的敵對發言」的假新聞,沙烏地阿拉伯與UAE的衛星電視也根據此消息發布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認為,侵入者雖然是俄羅斯籍駭客,但並非受到俄國政府的指示,而是「被雇用」的駭客。換句話說,就像日本漫畫骷髏13(Golgo 13)描述的狙擊手一樣,依據不同的報酬從事如駭客行為、植入假新聞訊息或是挑起區域紛爭等行動。


 
趨勢科技最近提出的「假新聞機器」研究報告(The Fake News Machine: How Propagandists Abuse the Internet and Manipulate the Public)彙整出建立假新聞網站或是傳送假訊息等的價碼。另外,研究報告中試算相關服務的金額,如利用假新聞介入選舉,以整年的宣傳活動來計算,最低費用只要日幣4千萬元。


 
假新聞則依據不同的價碼可以各種形式呈現─這就是現今面臨的狀況。


 
從羅馬時代到「披薩門」(Pizza gate)事件


 
爬梳假新聞的歷史,可溯及到大約西元前30年的羅馬帝國時代,開國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為了攻擊政敵馬克安東尼(Marcus Antonius)而鑄造流通寫有誹謗字眼的硬幣,這不是用twitter而是以硬幣發送假新聞的實例。同樣的,19世紀末的黃色新聞學也盛行傳播假新聞。


 
澳洲字典中對假新聞的定義如下:「因政治目的、增加網站點閱率等理由,透過網路或社群媒體傳播假資訊或者煽動訊息。」


 
說到最有名的假新聞─「羅馬教宗力挺川普」,我想各位已經在電視上看過很多次了,此則訊息透過臉書分享了一百萬次以上。談到假新聞產生實害的例子,則有所謂陰謀論「披薩門」槍擊事件。


 
此陰謀論為─「希拉蕊和以華盛頓某披薩店為據點的虐童地下組織有關連。」一名相信此消息的男子,手持小型自動手槍進入該披薩店內而引發槍擊事件,該名男子在現場被逮捕,並成了隔日早上當地《華盛頓郵報》的頭版報導。


 
「披薩門」假新聞是利用「Reddit」、「4chan」等網路佈告欄發佈出去;另外也如同前述卡達之例─透過網路攻擊植入假新聞。其手法為,宣稱「因遭受網路攻擊而洩漏大量的內部信件,其中包含能當作證據的資訊」─藉此而將假新聞流傳出去。

 
假新聞的玩家們


 
與假新聞相關的玩家分散在各個不同的階層(layer)中,最大的階層,即去年俄羅斯政府為了介入美國總統大選的行動之事例。此階層中的俄羅斯團體包含俄羅斯的情報機關、隸屬俄羅斯政府的駭客集團、傳播媒體,以及在社群媒體中按讚與發表評論的專業「網路酸民(troll)」等。


 
除了政治目的外,亦有以收取廣告收入做為目的的行動,如馬其頓共和國十幾歲年輕人為此成立假新聞網站;美國境內也有標榜戲仿(Parody)的假新聞網站。而支持川普的右翼網站則為了政治宣傳而傳播假新聞。階層中也有性質介於兩者之間的告發網站「維基解密」,公開遭駭信件的行動。


 
而臉書變成了擴散假新聞的舞台;Google關鍵字廣告(Google AdWords)則是將「擴散假新聞」行為轉換成金錢的平台。一般的使用者在沒有明確的意圖下,變成了擴散假新聞的助手。這就是假新聞玩家們的組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