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媒體的公信力(上)/呂一銘


 
美國一代名主播華特.克朗凱(Walter Cronkite,2011年辭世,享年92歲),贏得廣大閱聽人群的信任,猶被譽為「全美國最值得信賴的人」,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讚揚是「不確定的世界中,一束確定的聲音」,因為他始終是「誠信、穩定」的象徵。他堅定擁護教育、民主、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核心價值,生前在2001年美國報紙編輯人協會(ASNE)年會的演說,留下的名言:「無論將來的新聞如何傳送,你們所代表的原則與專業倫理,也必須成為未來的原則與倫理──務必做到正確、公正、誠實──這是新聞這一行不變的根本。唯有這樣,靠著正當的報導、編輯與傳送,我們才能確立真正的民主。」至今仍予人有不盡的省思。


 
假新聞考驗媒體的公信力


 
在我停寫十年找碴式的每月媒體錯假新聞報告後,最近兩年,卻發現國內外的傳統媒體或網路媒體的錯假報導依然,未見改善多少,甚至網路還變本加厲;如今不論傳統媒體或網路的錯假新聞已然充斥,更是新聞人責無旁貸的嚴峻挑戰,尤是嚴酷考驗新舊媒體的公信力。


 
「假新聞」林林總總,有不實、捏造、誣衊、錯謬、主觀建構、查證不足、以訛傳訛等等不一而足,不僅主流傳統媒體有偏頗不實的報導,新興媒體包括手機、網路、臉書、社群等,亦常有製造「假新聞」竄流、充斥等現象,混淆視聽(政經或醫藥、食品等為最),甚或擾亂人心!倘若不察或縱容,小焉者影響個人、家庭,大者破壞社會互信,嚴重影響國安,帶來動盪不安,甚或挑起國際糾紛等等,在在不容小覷。


 
至於「假新聞」是否為大小環境、時勢急速變遷或媒體、媒體人使然,還是其他政經或金權等複雜人為因素造成,恐須高明分析研究,才能解惑。


 
最近(12月1日)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首席調查報導特派員布萊恩‧羅斯(Brian Ross),因引述消息人士,未加「嚴謹」查證,就冒然指稱美國總統川普在仍為總統候選人時,曾指示稍早認罪的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與俄羅斯官員接觸;由於這項報導形同暗示川普在大選期間與俄國共謀影響選情,引發極大震撼。儘管羅斯稍後更正報導內容,指稱「川普授意的時間點是當選後,而非競選時」;不過,傷害已造成,ABC仍以犯下「嚴重錯誤」為由,將羅斯停職四週以示懲戒。六十九歲的羅斯是獲獎無數的資深媒體人,居然不慎誤報此一爆炸性發展的「通俄門」報導,還一度造成道瓊指數下挫超過350點,類此的烏龍新聞,濫用「第四權」,害人匪淺。


 
其實,像去年在耶誕節前夕,巴基斯坦國防部長便誤信「假新聞」,於推特怒嗆將以核武回敬以色列,差點引爆核戰。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為防範類此的「假新聞」,以維護美國民主體制,在去年底已簽署一項「波特曼—墨菲反宣傳法案(Portman-Murphy Counter-Propaganda Bill)」(簡稱「反宣傳法」),做為「2017年國防授權法」的配套法案,旨在幫助美國與盟國反制來自俄羅斯及中國等的政治宣傳;並將於兩年內撥款1.6億美元,成立跨部會的「全球作戰中心」,由國務院召集國防部、國際開發署、廣播理事會與情報機關等單位組成。也將培訓各地記者,向非政府組織、民間社團、智庫與學者專家等提供協助,共同對抗「假新聞」,可見「假新聞」的為害,亦已擴及影響國際社會視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