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賴媒體」現象廣泛擴散至全世界之因(上)/蔡昕宸編譯
「垃圾媒體」這樣的字眼已經在日本的網路中根深蒂固了。
在網路上,只要是與安倍晉三首相有關或媒體應有的報導方式等新聞,意見欄中一定會有「垃圾媒體」的留言。
近來,日本讀賣新聞刊載安倍晉三與加計學園爭議醜聞時,透過報導文部科學省前事務次官前川喜平(譯注:即,告發首相不正行為者)出沒「賣淫酒吧」的新聞,以轉移大眾注意力,這種「垃圾媒體」般的報導手法令人記憶猶新。
詢問跑官邸路線記者後,許多讀賣新聞的記者也都不知道會報導前川的新聞,而且統一刊載於地方版,他們表示這應該是來自於政府「上層」的指示。若此為事實,讀賣新聞對日本所帶來的「垃圾媒體」印象,負面影響極大。
根據日本公益財團法人報紙通信調查機構2016年進行的調查,回答「整體觀之,報紙能獲得滿足」的受試者佔全體51.8%,比前年減少2.1%,對媒體的不信賴感逐漸地升高,今年的調查結果將會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日本的報紙閱覽量逐漸減少(資料來源:報紙通信調查機構)
媒體報導錯誤與偏見等頗受人議論,對於媒體印象越來越差的背景原因,就是網際網路的出現。網路上對媒體的「批評」(包含單純的「指控」),其規模較過往越來越大,包含讀賣新聞的報導,若現在不是網路時代,新聞業界引起話題的週刊雜誌爆料大概也無法繼續生存。
在考量網路對既有媒體的影響力後,有個疑問便浮現出來,網路普及於世界各國,媒體信賴度降低的現象難道只發生在日本嗎?世界各國的情形如何?
若要先回答的話,這種現象當然並不只出現在日本,其實其他國家的媒體可信賴度也逐漸降低。
●美國媒體的可信賴度急速降低
在美國,川普總統於Twitter中大發「假新聞」的訊息,就職後也一直在網路上持續發布,這種言論在主要媒體中隨處可見,如同川普所預料的,以網路為起點興起了「川普VS.既有媒體」間的對抗,如此鮮明的對立,並不存在於川普政權以前的美國。
目前,川普總統並不舉行記者會,總是反覆透過網路攻擊媒體,理由在於,直接突襲媒體並不正確,川普這麼做是為了直接跟支持他的人進行宣傳。
另外,川普將媒體批評為「在野黨」,不過,考量媒體功能之一就是「監督權力」,川普的主張某程度上是正確的,美國新聞學的基礎是「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媒體以令總統厭惡的嚴厲目光監督政權,這就是媒體應有的態度以及存在的意義。
那麼現在的美國民眾對媒體的評價為何?原本,美國記者在其社會上的「地位」是比日本記者高的;美國的慣例是,記者必須先在地方報社接受訓練累積實績後,才會晉升到全國報社,而經過這些歷練才能採訪外交、國家安全等國家級新聞。有才能的資深記者若能成為積累各種經歷的全國報社記者,世人將會對其刮目相看。
然而,因為網路普及加上川普政權的誕生,情況開始漸漸改變。根據美國哈佛大學與哈里斯(Harris)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65%的受試者認為既有主要媒體中充斥著假新聞;而受試者若是支持川普的基本盤共和黨員,則其中有80%的人認為既有媒體都是假新聞。另一方面,詢問「您認為網路上的資訊如何」,有84%的受試者回答「不知道網路資訊可以相信到什麼程度」。
其他的調查亦顯示出民眾對媒體的不信賴,蓋洛普(Gallup)民調公司指出,2016年舉行的民調中,僅有32%的美國受試者回答能夠信賴媒體,對比1997年的統計數據為53%,媒體信賴度大幅度地降低。
不信賴媒體的理由之一,是因媒體站在「菁英」那一邊的現象,以及以批判眼光看著川普支持者的人,被川普總統故意挑弄著情感;也就是說,川普在Twitter上批判媒體頗有成效。這也因此造成目前美國媒體的可信賴度劇烈的下降。
————————–
作者:山田敏弘
編譯:蔡昕宸
原文網址:http://www.itmedia.co.jp/business/articles/1707/20/news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