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Fact與Truth-O-Meter出人意表的成功背後(一)/賴昀編譯


 
PolitiFact為了推廣一支2007年的音樂影片,創造了輔助程式Truth-O-Meter。


 
我們有許多個不應該開始使用PolitiFact的好理由。

 
我們處在熟悉的領域之外。《聖彼得堡時報》(St. Petersburg Times)是一份聲譽卓著的地區報紙,但是我們對於在數位時代如何進行事實檢查和發展新產品所知不多。


 
我對架設網站更是一無所知,我網站上的第一份圖表只是一個佈告板,上面張貼新聞故事和用簽字筆畫的箭頭。


 
我們負擔不起。當時是2007年,報業開始面臨痛苦的縮編,佛羅里達報紙(例如《佛羅里達時報》)甚至因為房地產崩跌和廣告量開始減少而陷入更慘的窘境。


 
同時,我們開展了一種新的新聞型態,這使我們暴露在美國政治赤裸裸的兩極分化當中,我們確信因而同時惹惱了政治光譜的兩邊。


 
十年之後,PolitiFact成長茁壯,它獲得2009年的普立茲獎並成為美國新聞業界家喻戶曉的品牌。在所謂「另類真相」的時代,當政客日復一日地重複著謊言,它的功用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你可能因這個網站對國家級政治人物和專家權威所進行的事實檢查而耳聞它,但其實另外在十一個州都有PolitiFact的合作夥伴,針對政府、州議員和國會議員所給出的資訊進行檢視。在州和國家範圍被檢視的文件合計超過一萬三千份。

 
 

比爾.阿德爾(Bill Adair)的女兒——平面藝術家茉莉.阿德爾(Molly Adair)繪製了根據她對PolitiFact獲得專利的Truth-O-Meter的印象所想像出的實物形象。


 
PolitiFact引領了世界各地的事實檢查行動蓬勃發展,並開創了監督選舉承諾實現的新方法。總統候選人和其他政治家都對「被PolitiFact」心存警惕。這個網站及旗下的Truth-O-Meter甚至以在 Jeopardy!、The Daily Show和《紐約時報》的字謎遊戲中被提及的方式滲透到流行文化中。


  
回顧過往,會發現這個網站能存活下來是非常特殊的情況。我懷疑除了《坦帕灣時報》(Tampa Bay Times)之外,還會有任何美國新聞機構,能夠和它合作如此之久。

 

作為一名華盛頓記者,我的罪惡感是來自政治意識。我曾經負責過國會和白宮相關報導十年,並像其他記者一樣,在我的報導中加入了政治傾向,而不核實報導的真實性。在2007年春天,我決定問我的編輯,我可否為2008年的競選架設一個事實檢查網站。


 
我用Microsoft Word檔寫下了一個企劃案的雛形。這個案子題為「競選活動裁判」(The Campaign Referee),它成為了Truth-O-Meter,會將文件評判為「真實」、「部份真實」、「半真半假」和「錯誤資訊」。


 
那時候,這是相當草根性的做法,一般來說政治記者更傾向於用非黑即白的對立手法來製造假新聞。FactCheck.org是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安諾堡(Annenberg)公共政策中心於2003年啟動的項目,是事實檢查的先驅。但是該網站沒有使用評級系統,也沒有保存候選人們獲得的評分 我認為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好的系統:我們可以通過Truth-O-Meter進行評級和評估候選人的記錄,使更多的受眾更容易取用事實檢查的結果。


 
————————–


編譯:賴昀


原文作者:Bill Aadair


原文網址:https://www.cjr.org/first_person/politifact-fact-checking-anniversary.php?utm_campaign=Newsletters&utm_source=sendgrid&utm_medium=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