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重視科學新聞了!(一)/呂一銘
我是新聞老兵,但卻是科學新聞逃兵,只當了十年的科學記者,所幸不論在採訪主任或發行人兼社長等的崗位上,及至退休十七年來,始終關注科學新聞發展。過去復在自己的權限和職責上,重視和鼓勵相關同仁從事科學新聞,可惜功效有限,加上台灣媒體環境特殊(有兩岸關係的問題),又有市場導向及黨政商介入,科學新聞發展命運多舛,而此不似對科普有熱心的科學家和傳媒、教育工作者參與推動。不過,近十多年有政府(國科會,現為科技部)的長期計畫輔助,致能方興未艾,當有助邁向公民社會高科學素養的終極目標,令人期待。
發人省思的98歲科學記者
正當我在「賣老」之時,正巧在卓新電子報,看到當了一輩子科學記者98歲的大衛柏爾曼(David Perlman),在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於《舊金山紀事報》(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帶領著同事舉杯,慶祝這份已經創辦多達150年之久的報紙圖片,感觸良多。因為這在台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照理說,Perlman應該在1982年就退休了,但卻能延退到90多歲,而《舊金山紀事報》的總編輯Audrey Cooper,還繼續聘他為「榮譽科學編輯」,並保留他的辦公室,以及登入報社電腦系統的權限。同時,還可「以稿計酬」,Perlman說:「(退休後)唯一有差的就是,我不會拿到薪水了。」
Perlman前前後後總共工作了近77年的《舊金山紀事報》,在早年並沒有科學記者,但因和許多科學家接觸(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與化學家等),就「自然而然地,讓(科學)就成為他報導的內容。」後來並經歷不少的重要科學新聞,包括:人類遠祖「露西(Lucy)」化石出土、複製羊桃莉(Dolly the Sheep)、外太空行星的識別、愛滋病的傳播與侵襲等等。
在《舊金山紀事報》工作期間,Perlman對於決定科學報導內容有很大的自由,所以他的報導題材十分廣泛,甚至有時還很冷僻,從醫藥新聞到天文學、再到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等。而Perlman也時常飛到世界各地,像是德國、衣索比亞、南極洲,以及他的最愛的厄瓜多加拉巴哥群島,這裡曾是啟發達爾文(Charles Darwin)「演化論」概念靈感的地方。
為了追尋達爾文的腳步,1964年Perlman先是加入了一群大約由40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加拉巴哥群島研究物種演化,過了幾年,他又再度跟隨另一個團隊登島研究,鍥而不捨地深入調查研究及作分析報導。
Perlman見證了不只是77年的科學新聞變遷,還有整個新聞產業的進展,當他開始進入這個行業時,打字機跟電報都還是新聞室的常用工具,但現在則是Twitter;而他真正在意的,則是所謂好的「新聞」。他說:「做為一個記者,是這個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了!」信哉斯言。
Perlman的故事,不正是值得當前我們的媒體經營者、媒體人省思和啟發,並妥謀適切的行動方向!而如何培訓科聞人才,給予適當的待遇,及建立資深記者制度(包括退而不休)等,讓媒體能擁有豐沛又源源不絕的智慧財產,才是媒體和閱聽大眾之福,更是當務之急!而樹建正派新聞媒體的弘遠標竿,重振新聞人的誠信和尊嚴,贏得尊敬,尤是新聞事業可大可久、可長、可遠的正道!
再者,新聞記者(科學記者亦然)亦需賴不斷進修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歷久彌新」;就像「雞生蛋」一樣,給予好的待遇和培育環境,自易產生「優良品質」的媒體,生生不息;而非今天媒體的「殺雞取卵」或「用完就丟」的短視近利作為。事實證明,最後都會一場空。像媒體大亨梅鐸的營營苟苟,利、權掛勾,貪得無饜,結果事業走下坡堪為例子;而紐約時報卻能兢兢業業維護媒體核心價值,致能成為「國際模範生」,就是一面鏡子!
科學記者早已成為西方國家培訓重點
當今科學技術的神速進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越來越為密切,無庸贅言;特別是這些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成了捉摸不定又嚴重威脅世人的極端氣候,及其對環境生態的影響,也激發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極大關注。類此氣候變化、空氣、水質、土壤等的狀況,皆與人們的存亡息息相關;同樣,生命醫學科技的進展,幫助世人人延年益壽,且提高了生活質量水準,然亦各種新舊傳染病和生活方式疾病的嚴峻挑戰。
西方先進國家較早地意識到科學新聞問題的重要性,近年來更是加大了對科學記者、科普作家的培訓,除了紐約大學新聞系在上世紀80年代開設科學、健康、環境報導培訓項目,專業培養科學記者外,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新聞學院陸續開設了科學報導及寫作課程。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猶從2003年起開設地球與環境科學新聞專業課程,培訓負責科學及環境報導的記者。
曾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任職的比爾•布羅斯(Bill Burrows),本人亦是航太專家,寫過10本科普書。他於1982年在紐約大學創辦的SHERP,就是世上最早的專業培養科技新聞報導者的地方,每年在世界各地招收10~15名學生,招生的要求是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最好能具有理工科背景者。學生在完成16個月的課程學習和實習後,將獲得紐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和紐約大學科學、健康與環境報導項目証書。迄今已有近300名畢業生,他們大部分活躍在美國的出版、電視、廣播和網網路,諸如紐約時報,以及《科學美國人》、《自然醫學》、《大眾科學》、《國家地理》等。足見人才培訓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