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台灣資深媒體人眼中的中國─何清漣新書《中國:潰而不崩》分享會(二)/廖家慧


 
◢ 習近平打貪的真相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以來「打貪腐」不遺餘力,面對這樣的大動作,不免出現許多質疑與討論,究竟「打貪腐」背後真正的用意何在。


 
林庭瑤今年十九大會議前曾在重慶駐點採訪,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孫正才為何落馬,以及習近平打貪到底是玩真的還是權力鬥爭。後來透過官方、媒體、台商等人得到的資訊是,孫正才之所以落馬,是因為重慶過去五年在黨報黨刊的宣傳上都不夠偏向習近平的風格,孫正才甚至曾講過對習近平大不敬的話。此外,薄熙來任內,孫正才從沒有過倒薄批薄的言論行為,因此在薄熙來任內種出的樹,習近平都要大批大批的砍掉,因為全是國王的遺毒。
 


於是,街頭上開始貼出許多以習近平為環繞的標語,例如「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四個意識、核心價值觀」等標語。語彙方面也出現轉變,台商筆電主要出口運輸交通「渝新歐鐵路」現在也不能提及,因為習近平政府力推一帶一路,所以只能力推習近平政績。孫正才之所以落馬肇因於對習近平不忠誠。


 
中央社林克倫也曾訪問大陸新世代對習近平打貪的看法,發現許多民眾認為習近平的打貪只是一個手段,有位出租車師傅受訪時指出: 「習近平如果不打貪,他自己的人沒有位置可以安插。」官就是一匹狼,黨就是要吃人的,現在就是來了一匹狼,把其他的狼趕跑了,比起原本有五六匹狼,有些民眾覺得現在只有一匹狼也滿好的,因此認為習近平繼續執政也不錯。

 
◢ 中國潰而不崩?


 
《中國:潰而不崩》作者何清漣的看法是中國共產黨不會崩,可是中國社會會繼續潰,主編富察指出,中國政治體制有個特點是外國人看不見的,因為他們關注經濟層面各種技術性的變化或者是偶然性因素。中國體制並非責任政治,中國是大一統政體,因此中國可以做內部資源的調撥,對民間的社會是一個剝奪關係。當這樣的政體不崩的時候,也就會潰了。這個特質導致必須有很多麥田供養它,蝗蟲把麥田吃光以後只能找下一個麥田。基於國家、國民、經濟等綜合運作,必須是永續的,才能解決政體社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然而,中國政府在解決這些國家會遇到的各種問題時,並非以永續的解決為核心,而是以政權核心運作為原則去思考,因此特別需要麥田。麥田從東北、廣州,一直到港台。六四發生之後,全世界在封殺中國,只有香港跟台灣在幫中國輸血,九二年大量台商西進,大量人才、技術、資本、觀念湧進,促使中國與全球化對接。此時中國經濟又面臨新一輪問題,私營企業創造再多利潤,最後也會透過某種方式進入中央,資金接著進入國營企業,資金用完了再從私營企業去拿,形成一個循環。


 
林克倫認為,中國共產黨很難崩潰,倘若這麼大的一個政體真的崩潰了,後果很難想像,而且它太大了,沒有外力可以影響它,對中國內部而言,因為沒有選擇,唯一的選擇就是中國共產黨,所以不容易崩潰。


 
 

林克倫認為中國除了共產黨別無選擇,大到很難崩潰,和讀者分享一匹狼理論。

 

三名台灣資深媒體人眼中的中國─《中國:潰而不崩》分享會(一)

三名台灣資深媒體人眼中的中國─《中國:潰而不崩》分享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