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預測(一):新聞業的轉變/朱弘川摘譯

 
1. 重拾新聞業的尊嚴(
Restoring Trust in the Era of Fake News)
  

 


「假新聞」被柯林斯字典選為2017年的代表詞,這一詞彙從閱聽人角度來看,代表新聞已掩蓋過多真相,特定的受眾關注有偏見的、粗糙濫製的新聞、政治上的擦脂抹粉、許多誤導性的廣告,以及透過社交媒體散佈刻意編造的新聞。短時間內,這複雜的問題仍不會有明確又快速的解決辦法。


 
雖然以上這些有關媒體的缺失已存在了數十年,但網路時代和社交媒體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遊戲規則。Wired雜誌的聯合創辦人凱利(Kevin Kelly)指出:「真相不再是由官方決定,而是同儕間所激盪而來的」。因此,傳統媒體失去了過去的公信力,但同樣地,網路世界也讓公民接觸到大量的新視角。現在,網路上充斥著事實、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和反事實(counter-facts),但往往也讓閱聽人感到困惑。

 
到目前為止,新聞業所採取的補救措施如事實查核、追求更大的透明度,已經假定了可能重建公眾對媒體的信任,但要說服人們清楚地或透明地表達與自己根深蒂固的信仰背道而馳的事實,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要知道,對事實更加懷疑,是暴露於更廣泛視角下不可避免的後果。唯有對資料更良善的分類和檢索,新聞的質量和素養才能提高,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Fact-Checking Matures; the Rise of ‘Alternative Fact-Checking’
事實查核促成「替代事實查核」的興起


 
今年,我們將更關注在第三方平台上不準確的信息。伴隨著技術性(半自動)解決方案,以確保事實查核運作更完善,平台業者和政府對獨立事實查核的資助在2018年將逐漸增加。動態資料的驅動(data-driven experiments),將增加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透明度(visibilty),用來揭露了兩者在何時何地有最大的影響力。未來我們將會見到,更多來自「被事實查核者」對事實查核者的強烈的挑戰,以及「替代事實查核機制」的設立。


 
去年12月,被戲稱為「錯誤訊息提供者」的旗幟周刊(Weekly Standard),成為美國第一個加入事實查核者的媒體刊物,也是第一份有明確黨派立場的保守派媒體。我們期望有更多的媒體被允許成為事實查核者,並樂見能從此名單獨立出來,打破既有的規則。


 
2. 新聞業擁抱人工智慧(Newsrooms Embra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隨著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賭上他們的未來,出版商也希望將這一系列複雜的技術部署到他們的業務中。根據我們的研究,有接近四分之三的科技領袖表示,他們已經在使用類似的人工智慧服務,並樂見能藉活絡營銷、實現自動化的事實查核,和加速資料的檢索和分類。即便現階段很多項目仍在研發階段,但預計2019年將大量投入生產。


 
Computer Driven Recommendations
電腦驅動的內容推播


 
無論是網站使用、應用程式,或是透過推播通知,人工智慧對新聞發布最大的益處是能增進更好的內容推播。目前大多仰賴用戶手動添加,或利用簡單的内容管理系统(CMS)邏輯,產出的較是相同的資訊,但是人工智慧可以改變這一點。


 
英國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正在開發一個名為「James」的服務,為的是能自動根據格式、時間和頻率了解個人偏好,並進行內容推播。瑞士新蘇黎世報(NZZ)也一直致力於內容推播的優化,但不是為了增加點擊率,而是為了維持新聞品質。這些結合了一般和個人關聯性的做法,讓個人不致於陷入「過濾泡沫」,反而暴露於更多所偏好的內容中。


 
Assistants for Journalists
記者助理


 
有關記者私人助理的討論已蘊釀多時,目前正在將以AI機器人的方式重出江湖,寄望可以達到管理日記、編排會議和回復電子郵件的要求。Replika是一款人工智能助理,能跟隨用戶的情緒、喜好和行為方式,就像用戶本人一樣。在將來,也許還能替你在推特和臉書發文。

 
Automated and Semi-Automated Fact-Checking
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的事實查核


 
在英國,人工智慧能幫助記者即時檢查政治主張,甚至在進行電台或電視採訪時進行,並獲得英國獨立事實查核機構Full Fact所提供的資訊做對照。英國新創公司Factmata正開發自然語言處理(NLP)的服務,未來將配合事實查核的資料庫來進行測試。 

 
Full Fact也使用類似的技術和機器學習來開發相關服務,目的在幫助記者和事實查核人員。首先,在電視即時播出時提供字幕供查核,其次,監看重複的主張以了解趨勢,讓事實查核者了解為何此一主張的形成,並能更好的理解,提供資訊的改正。這項工作正與阿根廷和南非的合作夥伴進行中,並得到Open Society和Omidyar的支持,預許將於2018年底發布。

 

2017年媒體、新聞業、科技業回顧/朱弘川摘譯

2018年預測(二):社群媒體帶來的衝擊/朱弘川摘譯

2018年預測(三):商業模式的移轉/朱弘川摘譯


作者:Nic Newman


摘譯:朱弘川


原文網址: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risj-review/journalism-media-and-technology-trends-and-predictions-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