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及企業置入性行銷大行其道,引發傳播學界撻伐聲浪,12月26日有超過120位傳播學者的連署書齊聲控訴,抗議政府對新聞進行置入性行銷及媒體業配新聞的氾濫。台大新聞所所長林麗雲偕同臺師大社科院院長林東泰、政大新聞系系主任林元輝等人,並共同召開「反收買、要新聞」的記者會,怒斥新聞人的專業與尊嚴早已消失殆盡。

左:政大新聞系主任林元輝教授、中:台大新聞系主任林麗雲副教授、右:臺師大社科院院長林東泰教授

  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黃哲斌日前主動離職,抗議:政府及企業的置入性行銷戕害新聞自由,讓人忍無可忍。此舉引發學界與媒改團體一片迴響,決議聯合發起「反收買、要新聞:傳播學界反對政府置入與業配新聞」連署活動,獲得許多教授的熱烈回應,迄今已有128位傳播院校教師挺身而出,為的就是遏止這股歪風繼續滋長蔓延。連署代表同聲疾呼:政府必須即刻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停止對媒體置入性行銷,加速相關立法規範,而媒體也應力求自律,徹底檢討業配新聞實務,尋求兼顧新聞專業、工作者權益與企業利潤的正當解決之道。

  台大新聞所所長林麗雲以傳播學術工作者的角色,痛批政府對媒體大量的置入性行銷,破壞了民主社會中媒體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功能。而日趨嚴重的業配新聞,已經嚴重危害新聞所賴以維生的專業、公正、客觀等基本價值,新聞追求社會公義的本質不復存在,媒體積非成是的結果,無疑是一種民主倒退的現象。

  臺師大社科院院長林東泰也不禁感慨,從前在戒嚴時代,學新聞傳播的人大多有追求社會公義的基本認知,但時至今日,過去的理想消失,造成集體墮落,置入性行銷讓很多新聞從業人員不得不低頭,這比媒體開放後追逐市場的情況還要低劣,因為政府的置入性行銷罔顧民眾需求,從扁政府到馬政府時代,更是變本加厲,甚至連執政黨秘書長自己也是學新聞傳播出身,面對此種現象卻毫無反應,實在令人痛心!

  政大新聞系系主任林元輝則強力抨擊,開放戒嚴之後,新聞自由仍無法得到喘息,因為用錢收買比法令管制更加滴水不漏。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不為所當為,反而收買媒體,花費大量廣告預算去欺騙百姓,這是一種「下三濫」的行為。根據AC Nelson的統計,光是去年政府單位的廣告總量就達到12.44億,相當驚人。林元輝同時指出,第四權是媒體安身立命的根本,會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多少都有利他性格,也希望自己能對社會有貢獻,無奈現在的媒體環境讓良禽找不到良木棲身,傳播科系學生沒有好的出路,到最後反而是有自覺的人愈早離開這個行業。

  列席者世新大學新聞系系主任胡光夏認為,置入性行銷是一種結構性問題。雖然置入是一種行銷方式,但政府絕不能帶頭作亂。他以自己教學的經驗分享,指出現今傳播科系學生價值觀已經嚴重扭曲,竟然有八成以上認同業配新聞的可行性,學生不知道為何而學。業績掛帥的媒體,顛覆新聞本質。胡光夏呼籲各界力量應主動集結,共同營造好的媒體環境。林麗雲教授也回應,此種情況再不改善,將造成新聞傳播教育徹底崩解,對整體影視產業發展有不利影響。

  曾擔任過NCC主委的林東泰教授表示,第一屆NCC所擬定的傳播通訊法草案有明訂新聞及兒童節目不得置入,但後來卻莫名其妙不見了。他鼓勵記者應有積極作為,每天報導置入性行銷對新聞的傷害,相信執政者也不敢輕忽。最後林麗雲教授強力疾呼,政府必須自我規範,訂定相關新聞政策,媒體也不該自甘墮落、作賤自己,才能讓新聞在民主社會中,扮演好監督政府與追求真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