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食物放到壞」教案大綱

一、 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 教學時數:80分鐘

三、 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

四、 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健體四下,第一單元「大地的生機」,第二課「防颱計畫」
南一版國小健體五上,第一單元「防災與環保」,第一課「生活智慧」
翰林版國小健體五下,第二單元「飲食面面觀」,第五課「飲食安全自己把關」

五、 對應能力指標:

2-2-4 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
2-2-5 明瞭食物的保存及處理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安全性、外觀及口味。   

六、 主題:冰箱食物放到壞 每年丟掉258億

七、 新聞來源及本文:

2008/07/18聯合新聞網/曾希文

  調查顯示,國人冰箱管理不當,平均每周丟掉價值六十六元的腐壞食物,推估全台約七百五十萬個家庭,每年丟棄食物價值二百五十八億元,可讓廿萬名學童吃營養午餐廿年!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六月電訪全台六百四十六人,發現近一成東西買回來就放進冰箱一丟,完全沒有處理;近八成不知道食物保存期限,九成有丟棄食物的經驗,其 中七成是因為放太久,不確定是否新鮮而丟棄,一成的人一周丟三次以上。

  蘇秀悅以每個家庭每周的採購成本,乘以平均丟棄比率,推算台灣每個家庭每周丟掉的食物成本約六十六元,平均一年丟掉二百五十八億元食物,可以讓廿二萬三千名學童吃廿年營養午餐。

  調查也顯示,近八成民眾不知道 食物的保存期限,或誤以為食物放進冰箱後可「永保安康」。蘇秀悅說,冰箱只能減緩細菌成長,不能殺死細菌,所以一定要遵守保存期限。食物新鮮度用鼻子聞、嘴巴嘗都不一定準,有時候東西看起來沒壞,其實已孳生數量龐多的細菌。

  東西壞了,有人選擇切掉壞的地方或乾脆煮熟吃掉,蘇秀悅說,有些細菌高溫殺不死,毒素型細菌煮熟了還是一樣存在,若吃了賠了健康,一樣得不償失。

  調查顯示,估計全台一年有兩百六十萬人吃壞肚子,吃壞五次以上者有廿八萬人,可說是「冰箱式腹瀉」,亦恐引發嘔吐、惡心、食物中毒的危險。

  蘇秀悅說,冰箱最多放到八分滿,好讓冷空氣流通,維持冷度;另外,熟食放上層,生食放下層,且避免重複解凍,可使用密封工具延長食物保存時間。

  另外,隨時清潔冰箱,也是確保衛生之道,想消除異味可用檸檬切片或咖啡渣;煮熟的食物適宜用保鮮盒,並且盡快在兩天內食用完畢。

八、 教學重點建議:

1.老師在課前兩天,先將當天營養午餐多盛一份,以保鮮膜封蓋,放置學校公用冰箱冷藏保存做為實驗組。上課當天也重複同樣的過程,冷藏當天營養午餐(或早餐)做為對照組,並備妥顯微鏡與相關器材。

2.請學生自由發表家中處理和保存食物的方法。

3.老師分別舉出屬於五穀類、蔬菜類、魚肉蛋豆及奶類的食物,以及加工食品,並細分成生食與熟食,將學生分組,討論每種食物有哪些合適的保存方式,稍後提出報告。

4.老師根據各組學生的報告,進一步反問每種食物保存方式的特性與優缺點。

5.教師歸納說明正確處理和保存食物可以保障飲食衛生,並有效預防食物中毒。

6.請學生自由發表家中冰箱的使用狀況,並與課本中所提及正確的冰箱使用方式對照是否符合。

7.老師發下「冰箱食物放到壞 每年丟掉258億」影本,請學生精讀。

8.請學生自由發表看完報導的感想,並回想家中是否有類似狀況。

9.老師從冰箱拿出兩份預先準備的營養午餐實驗組與對照組,採集少量樣本進行顯微鏡觀察。

10.老師先不說明樣本的差異,請學生自由發表觀察到的現象。

11.老師說明兩份樣本的保存條件差異,對照學生所觀察到的現象,印證新報導的內容。

12.根據課本與新聞報導的內容,師生討論更進一步正確使用冰箱的方式,並說明好處(省電、省錢、飲食安全)。

13.請學生自由發表將如何採取行動,改變家中不正確的冰箱使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