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小吃/永遠一堆人」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120分鐘

三、結合領域:綜合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綜合四下,第三單元「生活便利通」,第一課「生活情報家」、第二課「製作情報手冊」
翰林版國小綜合三下,第三單元「社區大發現」,第一課「社區好鄰居」第
二課「探訪社區機構」

五、 對應能力指標:

3-2-4 認識鄰近機構,並了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重要。

六、 主題:排隊小吃/永遠一堆人! 晩來,就吃不到的「上海包子」

七、 新聞來源及本文:

2008/07/29今日新聞網/江烈偉

  這家包子店很低調,卻還是被各大媒體挖出來了!不接受採訪的結果,大家只能拍一拍,然後介紹一番。情況是因為這是汀州路上的「排隊」包子店,你晚一點來就買不到,所以附近的居民,每次都一大早來排隊,就是為了吃一口包子。

  這美味的包子,可是「貴氣得很」!傳說,是本省籍的老闆跟以前附近眷村的上海師傅學的,老師傅走了之後,老闆把這包子的絕活留了下來,也發揚光大,成了汀州街上的「包子傳奇」。說到這家「康樂意」包子店,真的是無人不曉。

  好吃的東西,就是要付出「排隊」的代價,就要等到你吃一口的那一煞那,你才會知道你付出的代價有多麼值得!這一口,看起來紮實細緻的包子,裡頭的肉餡非常有彈性,而且香氣逼人,感覺上肉汁豐富,吃起來真的很「鮮」!

  另外的「菜包」,裹的是簡單調味,菜卻是精挑細選的「清江菜」,吃一口菜香十足,配上帶點油汁的包子皮,你內心一定會覺得「連菜包都如此貴氣」,絕對是跟上海人吃的文化扯上關係。的確,這小小的包子跟上海人的吃有很大關係。

  除了「肉包」跟「菜包」外,這裡的餛飩湯也很不錯!如果你喜歡看老闆他們忙著包包子的盛況,以及那永遠都是一堆人的排隊狀況,那你就坐下來,好好地吃顆包子,喝碗湯,享受一下「排隊盛況」的早餐光景,感覺一下那種超人氣。
哪裡吃~ 「康樂意」小吃店台北市汀州路二段46號(沒有電話,有他們也忙到沒空接,最好早上去吃!)

八、 教學重點建議:

1.在學習活動開始前,老師以投影方式或影本讓學生先知曉「排隊小吃/永遠一堆人!晩來,就吃不到的上海包子」這則報導。老師可提供更多類似報導或說明立場以避免有替單一店家打廣告之嫌。
2.(媒體素養)教師可以請學生思考這是一則新聞?還是一則廣告?而報導中所呈現的內容又是誰的觀點?如果這是一則新聞,那可以歸在哪一類?而我們為什麼需要/不需要這樣的新聞嗎?亦可進一步談論「排隊文化」何處來?先有排隊或先有報導?
3.老師請學生自由發表看完報導的感想,並分享自己生活周遭是否有類似的店家,或是覺得很好吃卻沒有人報導/排隊的店家,而除了飲食資訊外,生活周遭還有哪些資源可利用以及鮮少被重視?協助畫出社區資源位置圖。
4.老師綜合歸納後可將學生所發表的可用資源或機構分類成食、衣、住、行、育、樂等類。
5.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有這些資源所帶來的便利性,並反思如果沒有這些資源會造成生活中哪些不便。
6.再依學生意願將其分組(深入報導小組),協助各組學生擬定生活資訊蒐集計畫。一組選定一個機構或店家,讓學生討論要如何報導該機構/店家,教師視情況及各組學生能力適時引導及建議。
7.若有學生無意願參與深入報導小組,則可單獨進行生活情報的蒐集。
8.透過實地觀察時間,讓學生進行資訊蒐集、採訪及記錄,提醒學生可以利用筆記本、照相機或錄音筆等方式,記錄參觀時的所見所聞,並盡可能蒐集參觀機構/店家的簡介、廣告宣傳單等資訊,以便於事後進行分享時,可提供資料給同學作為參考之用。
9.讓學生向全班報導自己(組)所介紹的機構/店家,教師可協助裝訂成班級「生活情報手冊」
10.最後,可再回扣到「排隊小吃/永遠一堆人!晩來,就吃不到的上海包子」該篇報導,讓學生了解每個人都有能力蒐集生活情報,且產製可用的訊息給自己的同學或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