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實驗班成果發表會
高雄縣九曲國小陳雅靜老師報告
融合數位資訊推行讀報教育/陳雅靜老師提供
沒有特殊讀報課程,結合各種課程,如藝文課、電腦課、彈性課程時間等,以活動帶教學,穿插讀報活動,讓讀報氛圍無所不在,以引發孩子快樂讀報為目標。之後,融入基本能力、兒童文學與媒體識讀概念。讀報進行方式,其一,讀報講堂活動,首先學習認識報紙、報紙版面與媒體辨析;其二,分版面方式,小組剪貼,共享資源。由讀報進一步訓練寫作,如心情日記、主題寫作與讀報心得等。此外,並進行手工繪本創作,利用國語日報卡通人物「小亨利」,進行「小亨利故事吹牛」繪本,並利用電腦繪圖軟體,編輯繪本,激發創作靈感。
另外,結合實際活動,帶領孩子認識線上新聞產出過程。首先,進行新聞導讀與時事議題討論,認識新聞基本要素5W1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並實地參觀鳳信電視台,介紹新聞製播過程,參觀主播台、副控室。參訪電視台活動的設計,乃是為了配合大型校慶活動,讓孩子擔任SNG連線小記者、小主播。透過資訊傳播、媒體製作的課程、寫作、發表,呈現孩子在語文能力的提升。
由於發表管道的不足,發行班級刊物「三義報報」、「九曲苗圃」,讓孩子的文章能夠有分享的機會。並特別對班上弱視學童,進行報紙放大,如大字書製作的「恩恩報報」、學童讀報的「有聲讀報」,錄音後放上班級網站「仔報新聞」,製作相關素材時,便是同時實踐讀報教育所學,也一同幫助弱視孩子學習。同時,也鼓勵投稿至國語日報,頗有收穫。
讀報成果方面,不僅學童稿件獲國語日報刊登,包括一位重度弱視學童;教師並發表相關教學經驗於國語日報及高縣文教,並成立讀報教育成果分享網站。此外,97年溫世仁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訪視實驗班,並挹注九曲國小讀報經費。讀報教育能融合多元方式,如寫作、創作、手工書、實地參訪與結合活動操作;或結合縣裡具特色化的「數位教室」,創造繪本作品「小亨利故事吹牛」等不同管道,以樂趣誘發學童創作,深耕學童讀報教育的應用,都是非常有進展的。教師希望,從讀報教導孩子的是「讀書的方法」,而非「閱讀的內容」,並鼓勵學童閱讀、思考並理解。以樂趣讓學童快樂讀報,在校長與教師們的熱情參與下,九曲讀報的種子正在開花。(特約記者/顧佳欣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