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便當熱量過高」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健體四上,第二單元「飲食與運動」,第三課「均衡一下」
南一版國小健體四上,第四單元「活躍的精靈」,第九課「健康齊步走」
翰林版國小健體四上,第一單元「健康靠自己」,第三課「體重控制有一套」

五、對應能力指標:

2-2-2了解營養的需要量是由年齡、性別及身體活動所決定。
2-3-3檢視媒體所助長飲食趨勢之合適性,並體認正確的飲食可降低健康上的風險。
2-3-6分析個人對身體外觀的看法及其對個人飲食、運動趨勢的影響,並擬定適當的體重控制計畫。

六、主題:超商便當多油少蔬菜 熱量偏高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2008.8.11中央社╱何宏儒

  外食族注意!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抽查4大超商,計18件便當樣品;結果發現,普遍存在「多油少蔬菜」問題。若依「中華民國飲食手冊」對一日飲食建議來檢視樣品營養成份,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超量者,分達17、10、12件;顯示超商便當熱量太高,情況很普遍。

  消基會于6月間,在大台北地區7-11、全家、萊爾富、OK等便利商店分別購得5、7、3、3件便當樣品;價格介于新台幣50至70元間。

  依「中華民國飲食手冊」對一日飲食的建議,碳水化合物建議占總熱量58%至63%、蛋白質建議占總熱量10 %至14%、脂肪建議占總熱量20%至30%。

  消基會檢測結果,在營養成份方面,18件樣品中,僅全家便利商店「海苔雞便當」1樣品的碳水化合物未超量。另外,蛋白質占總熱量逾建議攝取量者,計有10 樣品;而脂肪占總熱量超量者計12件。
而參考行政院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中,6大類食物建議份量,五穀根莖類為3至6份、奶類1至2份、蛋豆魚肉類4份、蔬菜類3份、水果類2份、油脂類2至3份。

  本次測試結果,全家「超值豬排便當(蒜香口味)」五穀根莖類逾6份,等於吃一個便當的五穀根莖類攝取量,就相當于一日所需;而7-11「奮起湖便當」、 OK「厚切香嫩排骨飯」和「山線鐵路便當超值版」,蛋豆魚肉類逾4份。

  另7-11「國民便當」、萊爾富「招牌便當(升級版)」、全家「池上招牌便當」,油脂類逾3份;7-11「奮起湖便當」蔬菜類逾3份。而所有樣品,奶類、水果類皆呈0份。

  消基會建議,若食用便利商店便當,應另補充奶類及水果類,並減少以五穀根莖類、蛋豆魚肉類及油脂類為主的食物,改以攝取蔬菜類、水果類食物,並減少以油炸為烹調方式的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查也發現,超商便當「鈉」含量極高;高血壓、心臟及腎臟疾病患者,尤須特別注意,以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由於一個超商便當裡,通常含有一大塊雞排、排骨或爌肉等;消基會建議消費者,在下一餐進食時,應減少肉類攝取量,以達均衡飲食。同時,因便當油脂含量偏高,消基會建議業者可改以滷、蒸或水煮方式烹調,在追求美味之餘,也可兼顧消費者健康。

八、教學重點建議:

1.閱讀新聞:將新聞本文影印給學生閱讀,並指導學生畫出最重要的三~四則重點。

2.請學生發表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新聞重點,說明理由,並與其他同學所發表的重點互相比較。

3.請學生搶答新聞中出現的錯別字。

4.請學生發表購買超商食品的經驗,並詢問所購買產品的熱量。

5.由學生的回答,導引出大多數人購買超商食品並未注意營養成分標示的情況。

6.老師以「每日所需熱量計算機」,輸入班上學生平均年齡與體重,計算出每天男生跟女生各自所需要的熱量。(http://www.cis.nctu.edu.tw/~is84034/works/mclee_tools/calcal.php

7.老師公布「食物熱量表」,找一位志願者回想前一天的飲食情況,實際計算他攝取了多少熱量。(http://www.clearsol.com.tw/calorie.htm

8.老師公布「活動熱量消耗表」,逐項說明,讓學生對於日常活動消耗熱量的情況有所認識。(http://www.clearsol.com.tw/calorie-1.htm

9.降低熱量大作戰:

①將學生分成三隊,輪流擔任食物組、烹飪組、活動組挑戰者。

食物組先出招,說出一種高熱量食物的名稱,烹飪組要回應降低這種食物熱量的料理方式,活動組則必須提出一種消耗熱量多的活動來接招。

各組完成各自的任務才算過關,能獲得一分加分。

每一回合挑戰完,各隊按照食物組→烹飪組→活動組→食物組的循環,輪流擔任不同組別的挑戰者出招與接招。

最後統計各隊累積得分,得分最多者獲勝。

10.老師進行課末總結:

①購買超商食品或外食時,要注意營養成分標示,盡量避免攝取多油多鈉高熱量的食品。

不得已必須外食,回到家也要記得多補充蔬菜、水果。

③藉由適當的食物烹調方式,以及養成運動的習慣,有助於減少熱量的攝取與脂肪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