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紙丟馬桶,環署不鼓勵》教案大綱

一、 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陳薇如

二、 教學時數:40分鐘

三、 結合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社會領域

四、 配合教科書內容:
 
康軒版綜合活動領域六下,第二單元「自然變化與生活」,第二課「讓生活更美好」
南一版社會領域六下,第三單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第一課「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五、 對應能力指標:

綜合:4-3-2討論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社會:9-3-4 列舉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並提出問題解決的途徑。

六、主題:《衛生紙丟馬桶》環署不鼓勵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衛生紙丟馬桶》環署不鼓勵 更新日期:2008/08/19 16:30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衛生紙該不該丟馬桶?讓社會大眾很困惑,甚至引發兩種不同的聲浪。環保署強調,衛生紙丟入馬通容易造成管線阻塞,加上國內污水下水道不普及,因此不鼓勵民眾將使用後的衛生紙投入馬桶。環保署建議,民眾若顧及環境衛生,可改更有蓋垃圾桶,或經常更換垃圾袋。

  環保署水保處官員坦言,最近的確收到不少民眾的電話,指到歐美國家旅遊,如廁後只要把衛生紙丟入馬桶即可,回台後比照辦理,沒想到馬桶居然堵住了,因此想知道衛生紙到底該丟到哪裡?

  官員表示,市售一般盒裝及隨身面紙,質地屬長纖纖維,遇水不易碎爛,民眾不易辨識,常誤以為是廁所衛生紙,一投入馬桶內,便容易發生阻塞排水管線問題。

  至於有標示可在馬桶中分解的衛生紙,環保署也建議不要投入馬桶內。官員說,目前國內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僅約18%,污水下水道並不普及,如果將使用後衛生紙投入馬桶,排入河川後會變成污泥,反而增加處理上的負擔。

  此外,民眾將衛生紙投入馬桶後,還會認為廁所已不再需要擺放垃圾桶,有可能將衛生棉、盥洗清潔用品等,也直接丟入馬桶中,反而增加馬桶阻塞的機會,為了沖掉這些東西,也會浪費更多水資源。

八、教學重點建議:

新聞討論

1.教師於教學前先調查學生之先備經驗,讓學生審視自己平時如廁之後習慣將衛生紙丟在馬桶或是旁邊的垃圾桶裡。

2.學生自由發表兩項不同作法的原因(將衛生紙丟在馬桶的人,可能覺得如此才衛生,也減少垃圾處理的費用;丟在垃圾桶的人則可能因為如此才不會導致馬桶阻塞)。

3.師生共同閱讀該篇新聞報導。

4.教師請學生發表此篇報導中提出了哪些觀念,教師加以歸納整理。

☆一般擦臉用的面紙是長纖維,不易分解,丟到馬桶裡會阻塞。
☆上廁所用的衛生紙有標示可分解,是可以丟到馬桶裡的,很多國家也這麼做。
☆但是我國的污水下水道不普及,只有百分之十八,污泥直接排到河川裡會影響環境。
☆馬桶會阻塞還可能是因為大家丟了衛生紙之外的東西。

5.教師再度調查,閱讀文章之後,學生對於衛生紙應該丟馬桶還是垃圾桶的看法是否有所改變。

動手做實驗

1.師生就歸納出的《觀念一、二》做實驗,將一般面紙、捲桶衛生紙、還有平版衛生紙放在容器中加水靜待一段時間之後,請學生比較溶解程度是否真的有差別。

2.實際將面紙、捲桶衛生紙、平版衛生紙的包裝標示拿來做比較,看看是否真如標示上所寫的可於水中分解,學生分辨面紙與衛生紙的差別。

3.動手算一算《觀念三》提到的,因為污水下水道不普及,環保署建議大家不要把衛生紙丟在馬桶,那麼檢視自己一天用掉的衛生紙張數,將整包衛生紙重量去除,換算成重量,再乘以全台兩千三百萬人口,算算一年下來光是如廁用衛生紙就會有增加多少的垃圾量。

想想辦法

1.教師帶領學生上yahoo知識網查詢此項議題眾說紛紜的狀況,參考各方的意見。

2.教師提醒學生會有此議題被提出無非是要為地球環境作努力,請學生就此議題提出給自己及政府的各項建議,例如:
從自己做起:珍惜衛生紙這項資源,雖然是小小的一張衛生紙,也要用到不能再用才丟掉,以減少垃圾量;去麥當勞等餐廳雖然都有提供衛生紙,雖然不用錢,但仍要珍惜,不要有浪費的心態。

建議政府提升地下污水的普及率,給大家一個優良的環境,為地球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