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牛奶事件」–知識篇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健體四下,第一單元「大地的生機」,第二課「防颱計畫」
南一版國小健體四下,第四單元「生活好自在」,第十二課「生活藝術家」
翰林版國小健體五下,第二單元「飲食面面觀」,第三課「買得用心吃得安心」
五、對應能力指標:
2-2-4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
2-2-5明瞭食物的保存及處理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安全性、外觀及口味。
5-1-1分辨日常生活情境的安全與不安全。
六、主題:陸毒奶粉/奶粉加三聚氰胺 矇騙檢驗省成本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TVBS2008/09/18
大陸爆發毒奶粉事件,可能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這些商人,要把有毒的「三聚氰胺」,加到奶粉裡面?化學專家表示,三聚氰胺,有非常高的含氮量,可以讓奶粉,在高蛋白質食品測試中,輕易過關,業者為了降低成本,才會冒險把這種物質加入牛奶,至於大人喝了,是不是也可能會出現腎結石?來聽聽專家的說法。
這杯奶粉就是大家最近俗稱的「毒奶粉」,裡頭摻入大量三聚氰胺,把水加進去,看起來和一般奶粉真的沒有兩樣,不過小朋友長期喝下肚可真的會鬧人命。
業者加這種有毒物質,只是為了矇騙檢驗,節省成本。香港城市大學教授:「現在有所謂國際蛋白質成份標準,通過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來間接推算蛋白質的含量,所以如果三聚氰胺的含氮量夠高,就可以藉此騙過食品測試。」
簡單來說,三聚氰氨的作用,就是幫助奶粉廠商通過檢驗。因為它成本很低,常見於蛋白精或假蛋白質之中,很容易幫助奶粉公司,通過食品蛋白含量測試。 才會成為這次黑心奶粉事件的最大元兇!不過民眾可能會問,既然嬰兒吃了黑心奶粉,發生腎結石,甚至因此死亡,大人喝了,會有問題嗎?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你的體重越輕,你『中獎』的機會就比較大,所以我猜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受害的機會比較高。」 由於大人代謝毒性物質的能力,遠比孩童來的好,根據研究,一個60公斤的大人,除非每天攝取7.8克的三聚氰胺,連續4週,才會發生結石,相當於每天喝200公斤的奶茶,連續喝28天,大人才會喝出毛病。 不過嬰兒因為天天要喝下大量牛奶,中毒比例相對高很多,黑心商人只為了節省成本,把三聚氰胺充當蛋白質,沒想到因此害了這麼多人,恐怕是連他們也始料未及。
八、教學重點建議:
1.課前準備:請學生帶自己喜歡喝的飲料的容器、喜歡吃的零食的包裝到校。
2.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下列問題:
①為什麼不肖廠商要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
②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為何可以降低成本?
③「高蛋白質食品測試」是以什麼方法來推算蛋白質的含量?
④同樣喝毒牛奶,為什麼對大人和嬰兒造成的傷害不同?
⑤如果不幸喝了毒牛奶,會出現什麼症狀?可以用什麼方法補救?
3.請學生自由舉手回答這些問題。
4.將新聞本文影印給學生閱讀,讓學生從新聞中尋找上述問題的資訊,對照剛才的回答是否正確,以及找出尚未回答的問題的答案。
5.請學生根據新聞提供的資訊,再次發表上述問題的答案。
6.老師將「毒奶粉事件」做總結說明。
7.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歡喝的飲料的容器、喜歡吃的零食的包裝,老師指導學生找到食品成分或內容標示,並說明意義。
8.請學生發表食品成分或內容標示中不瞭解的物質,老師將這些物質的名稱寫在黑板上。
9.老師說明這些物質和「三聚氰胺」都是食品添加物,並配合部分「恐怖的食品添加物」簡報(註1),解釋食品添加物的功能與副作用(註2)。
10.請學生發表瞭解食品添加物的功能與副作用後的感想。
11.老師宣導加工食品(含飲料)可能隱藏的危機,鼓勵學生盡量食用天然的食材、食物。
註1:「恐怖的食品添加物」簡報可自以下網址下載http://www2.ee.kuas.edu.tw/~lwang/WWW/FoodPreservatives.ppt
並可延伸閱讀〈恐怖的食品添加物〉(安部司著,陳玉華譯,世潮出版社)。
註2:食品添加物相關資料可參考http://microbiology.scu.edu.tw/lifescience/wong1/year93/93/B6-%E9%A3%9F%E5%93%81%E6%B7%BB%E5%8A%A0%E7%89%A9.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