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對「海角七號」並不抱持著樂觀態度,陳儒修教授認為:「第一,沒大咖(大明星),當然現在都是大咖了;故事本身也蠻老梗,導演刻意放一些情書,七封其實很長,太多有點做作;最後,鄉土的玩笑也沒什麼新奇。」但是幾個潛在的因素,是造成海角七號成功的主因。

  陳儒修教授指出,由「博偉」【註一】發行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台灣戲院的發片行程,幾乎是被八大電影公司【註二】的發行商所掌握,對戲院也是無可厚非,戲院就像便利商店,需要有穩定的供貨來源才能經營,好萊塢是最穩定的來源,所以戲院依賴好萊塢,好萊塢綁住了戲院,對於台灣電影,不是戲院不願意放,而是一年出產20至30部電影的台灣供給不穩定,戲院沒有信心。

  「國片通常都要很努力找檔期,通常是壞檔或是片商不要的,放一個周末,票房不好就拉下來,戲院一天營業就要兩萬塊,大家都不划算。」陳儒修教授說,發行「海角七號」的博偉,本身穩定性足夠,就算第一週票房不理想還是正常運作:「『海角七號』一開始就做了八個拷貝,與台灣電影運作法則違背,通常是兩個而已,一個拷貝通常兩到三萬。給戲院包廳一天兩萬塊,還沒做先賠五十萬,片商也是不作白不作。」。「華商與好萊塢片商的不同,他們對電影院控制,能把電影判生判死」。

  此外,陳儒修教授認為,同期也沒有與好萊塢大片撞期,再加上政治氣氛低迷、颱風來襲也幫了大忙,就像蛋塔、大樂透一樣,形成全民運動。至於風潮會不會延燒,他則是抱持較悲觀的態度,有兩個原因,其一,台灣電影供貨量不穩定,台灣電影傳統是導演制,重新由資金、輔導金等張羅要兩年,影響無法持續;其二,觀眾是狂熱的「迷」,有全民運動就衝。加上每人每月娛樂消費額度有限,只是剛好在「海角七號」用掉,下個月還要消費娛樂時,沒有國片還是會看好萊塢片子。

  總地來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客觀因素造就了「海角七號」的成功。陳儒修說:「我希望能夠繼續成功下去,這把火能繼續燒,讓導演有資金,把週期縮短,較頻繁推出電影。台灣70年代最輝煌的時候,一年生產一百三十幾部,品質也不差,有製片廠、固定班底,大家都有工作,觀眾也不會生疏。」

  「海角七號」反應出,導演開始注意到市場、觀眾需求,陳儒修看過去在國外拿獎(國內卻乏人問津)的侯孝賢、蔡明亮等大師級作品,其富涵的原創性在電影藝術起源的西方受歡迎,但台灣習慣好萊塢公式化電影,難以產生共鳴,而必須要在課堂上教,或導演親自下海講解。對於是否能走出國際,陳儒修教授則認為,如果電影能像捷克的「分道不揚鏢」,雖然是local的題材,但是卻能有人性普遍性存在,才有機會。

  無法與觀眾共鳴,這與台灣電影傳統以來「導演中心論」有莫大的關係,導演常身兼劇本,「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像當小孩養大會捨不得割捨,自己沉溺在裡面,其他人就沒辦法一起跳進來批評。…我自己在當(輔導金)評審,企劃案大家都很會蓋,最重要的還是「劇本」,要能感動人,如果導演悶頭寫是很危險的,(電影)應該是要集體創作,大家一起丟東西,才有希望。」陳儒修進一步補充。

  台灣早期電影教育讓大家都想當侯孝賢、蔡明亮,但近來慢慢有轉變,現在許多學生會想學習專業的技術,如燈光、剪接、攝影,了解專業的價值與不可取代性,「電影是集體創作的藝術,每人各司其職。最好導演什麼都不會,但是有vision看完整個picture,分工協調。」台灣已經培育出如錄音的杜篤之等國際級影人,這些由師徒制帶起的專業人員,也開始培養徒弟;專業也協助非專業(學生電影),兩造開始交流;另一個好現象是,國內電影院校雖然還是有門戶之見,但私底下也開始進行資源共享。

  除了專業技術,對於國片開拍常缺乏資金的問題,陳儒修建議要出國研習電影的學生,可以學習當producer(製作人)或management(管理),「電影是工業、是產業、是商業……一切都不能馬虎,也許只出現一兩秒,但就能給觀眾的感覺就能持續。」在熟知產業管理的重要性下,他在台藝大授課時,便常請業界人士進行工作坊等活動,並呼籲電影院校也應該要加開電影產業經營的相關課程。

  在政府對於電影產業扶植的輔導金制度問題上,陳教授指出,政府應該是全盤輔導,近幾年來包括行銷、發行等輔導,以及審議措施變得彈性、隨到隨審,並且不採定額方式,而是依據個案需求處理。他說:「台灣的輔導金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是最重要的是,不管多少錢,輔導金代表『開拍的保證』,才會吸引投資……雖然罵十幾年,在只有少數導演能從外面拿到資金的情況下,(輔導金)對於台灣電影影響真的很大,起碼還能維持一年二、三十部的生產量。」

  「海角七號」似乎為國片產業點亮一盞燭光,但是能否持續,仍要從教育、政策等結構面著手開始改變,影人各就其位,除了藝術片,也要拍商業片,慢慢引導出產業的活水源頭,造就良性循環,讓影人拍好國片、大眾愛上國片。

【註一】博偉(Buena Vista Distribution),是華特迪士尼(Walter Disney)旗下的發行公司,負責發行、行銷活動。發行過的國片有「宅變」、「國士無雙」、「色戒」與「海角七號」。

【註二】現今好萊塢八大電影(製片)公司指環球(Universal)、派拉蒙(Paramount)、博偉(包括迪士尼Disney、觸金石TouchStone、好萊塢BV)、華納(Warner)、福斯(Fox)、哥倫比亞三星(Columbia/Tristar)、米高梅(MGM)及夢工廠(Dream Workers)。這些製片廠都有對應的發行公司,形成完整的產、製、銷上下游體系。

參考來源:http://www.pts.org.tw/php/html_pub/education/kiss.php?KSENO=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