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知名服飾品牌恆源祥,於今年農曆春節期間,推出十二生肖的賀年廣告,畫面自童聲唱「鼠鼠鼠,恆源祥(廣告聲音)」起,一直唱到「牛牛牛,恆源祥。」因而被大陸網友罵翻,譏為「腦殘」。

  撇開這一廣告天才創意不談,在十二生肖中,的確有許多字,是可以以本身字為基礎,而重疊兩、三次,成一新字的。例如:犇(音奔,義同),龘(音ㄊㄚˋ),蟲,驫(音飇,義同),羴(音山,羶也),雔(音酬,二鳥),猋(音飇,義同),豩(音彬,二豬也)雖則繁冗少用,但夠奇趣。

  作家楊青矗大名鼎鼎,台北有家名為「犇」的高級鐵板燒店,也因顯貴者的雅愛,而名噪同行。別少看這個犇字,據說好作釋字,寫成《字說》一書,曾經「三難」蘇學士(東坡)的宋代(神宗熙寧)名相王安石(荊公),也曾被蘇軾反「將」一軍。據《程史》所載,「東坡問荊公曰:『丞相搞微窅(音窈,深遠貌),窮制作,某不敢和,獨恐每每牽附,學者承風,不勝其鑿。姑以犇、麤(音粗,義同)二字言之。牛體壯于鹿,鹿之行速於牛,今積三為字,而其義皆反之,何也?』公無以對。」

  另一則有趣軼事,則是一位明朝時的陳汝同,他在翰林時,忤一權貴,至被貶為從六品的知州佐使(州同)。同僚為他餞行,席間,有倡行酒令者以俗話一句起首,同一字分為三字,另一字合二字為一字,分合字須音韻相協,最後以一句詩書作結。有同僚即說:「勤勞奔走,犇放三頭牛,田壽合成疇。牛、牛、牛,將有事乎于西畴(陶淵明<歸去來辭>)。」陳汝同即刻接上「獨聳兀立,矗散三個直,黑出連成黜(革職)。直、直、直,豈料有道竟三黜(白居易<嘆魯>)。」–如此自我嘲解一番,當然逗得合席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