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學運由一群七年級大學生所組成,年輕人以草莓族自居加上「野」這個韌性十足的用詞,傳達平凡、不起眼但有強韌生命力的意涵,因此將學運正名為野草莓運動。

  運動起因於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期間造成的警民衝突事件,而引爆對集會遊行法適當性與人權維護的質疑,最初藉由網路串連,凝聚民意,進而延伸到街頭靜坐,學運訴求為修改集會遊行法,將申請制改為報備制,並要求執政當局為衝突事件道歉負責。

  野草莓運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做為發聲平台,包括yahoo免費網路直播的Y!Live、BBS、Twitter、推文網站FunP、Facebook群組及中英文部落格。透過網路平台擴大倡議範圍,讓國外網友也能同步掌握學運的過程。

    野草莓運動從11月6日開始至12月8日正式落幕,以『自願報備制』方式,安排百人糾察員,並宣告遊行自律規範,讓這場為期一個月的學生運動和平的劃下句點。此次運動的成果促成國、民兩黨與社會正視集遊法修改的重要性,國民黨團也邀請野草莓代表與其他社會團體參與公聽會,讓新法納入公民意見。

    在靜坐活動結束之後,野草莓學運將力量轉入校園持續發聲,將以社團集結、討論會等方式將野草莓精神傳遞下去。(記者黃嬿整理)

資料來源:

中時新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