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期,毛澤東頂著共產大旗在中國大陸呼風喚雨數十年,歷經多次政治運動,終至年十文革浩劫,毛澤東的敗亡,大陸的頹圮,使新一代政權決定走向「改革」道路。1978年,第十一次三中全會召開,訂定未來中國大陸發展的基調,由鄧小平主導「四個現代化」等建設,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力發展經濟。

  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在經濟發展上取得顯著的成就。至零七年,經濟年平均增長9.88%(同期世界經濟約3%),對外貿易增長至2. 17兆美元,外資累計投入約7600億美元,中國大陸在市場經濟收穫了,而共產黨獨大如昔,領導權不可撼動,「黨」仍無所不在地利用各種法令,控制人民在各種領域,尤其政治領域的反動與輿論思想。然而,「維權」事件發生的頻率卻也漸漸成長為中國大陸當局不想公布的數字。【註一】

  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同時也是人權宣言六十週年,要求民主改革與開放的「零八憲章」起草撼動中國大陸中央,而其政府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數名起草者,在稱頌改革開放三十年成果之時,目前實存的民生、民權與民族等問題,不願意面對的真相,也許才是在經濟數字飛揚背後應當面思索的。(記者顧佳欣整理)

備註:

【註一】目前每年約逼近十萬起。可見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訪問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