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群人聚集在倫敦著名景點海德公園大放厥詞時,有一些人可能會認為那群厥詞份子所發表的言論是不切實際、不可信、甚至讓人覺得他們是心智不正常的一群瘋子。公眾對於媒體的信任也是一樣,我們也常常被一些電視、廣播的脫口秀主持人的言論觀點、超市販賣的小報以及電視的驚悚頭條所惱怒,造成媒體無法立即性取得大眾的信賴。一些網路新聞、大型報紙以及其他具有高可信度的媒體經常在做的事情,就是要努力去取得大眾的信任。當我們對外在的人、事、物產生恐懼、不確定時,也許我們會採信他們的話也說不定。

  我們談論媒體與大眾之間的信任問題時,經常聚焦在媒體與觀眾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本質是所有的公眾輿論以及人民的聲音所加總起來的基礎。在民主國家中,媒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替大眾發聲—-表達公眾最關切之事、提供公眾所需要的資訊、在頻道中開闢節目公開討論一些社會上受爭議的事件。威爾‧羅傑斯曾經說道,一份好的報紙是「與自己的國家對話」,這句話道盡了媒體對於公眾信任關係的概念。

  「公眾信任」意謂媒體是被公眾所信任著,媒體必須擔負著身為國家人民代表的重責大任。最近這幾年,媒體的公眾信任,已與誠信可靠的概念緊密地扣連在一起。亦即,除非大部分的觀眾相信他們所讀的、所看的、所聽的報紙、電視台所傳遞的內容,否則電視與報紙之類的新聞組織是難以成功地經營下去。這應該是媒體組織為何會存在的主要理由,也同時可知道為何媒體工作人員選擇去服務大眾而非特定的其他人,這些才符合我們心中對於理想媒體的想像與期待。

  媒體除了主要扮演著重要的公共單位來傳遞新聞資訊、意見以及娛樂訊息,也同時扮演市場銷售產品與服務的有效工具。在這些資本企業的眼中,媒體至少是一項獲利的工具。在這樣的商業邏輯框架下,媒體將變成一項私人營利的工具,媒體在建立與公眾之間的信任關係時,其公共服務特性將會蕩然無存。儘管如此,媒體與公眾信任的關係仍是一項值得廣泛討論的主題。

Merrill的觀點:媒體以營利為標的

  美國媒體主要以營利為最大的經營動力,所有其他有關於公眾服務的目標則屈居第二。「廣告」是我們在這邊主要強調的,它控制了所有媒體的行動,是造成媒體過度追求利益的主要元兇。但是當這些「大媒體」在蠶食鯨吞著小媒體之際,媒體集團到底把公共利益擺至何處?當這些媒體主管每個月的薪水高達六位數字時,有些甚至到上百萬,但基層的編採人員的月薪僅只有兩萬到五萬元,此時這些注重收益的主管們對於公眾所關切之事的優先順序又擺至何處?若媒體的目標僅能維持最低基本廣告收益與基本家戶訂報數,那麼媒體所應報導公眾關切之事的功能是否將從此消逝?政治新聞的獲益率是相當低的,許多報紙並不願意將政治新聞作為主要的報導取向,許多的城市僅有一家報社,硬性新聞的數量正逐漸減少中,而我們所謂的商品以及政治人物形象包裝的「公關新聞」,正逐漸佔據著我們所閱讀的新聞約有三分之一的版面量。

Dennis的觀點:媒體應以服務公眾利益為最高標的

  新聞記者追求服務公共利益為最高從業準則,這也是為什麼當他們可信度受到威脅時,他們總是採取敵對之姿,反抗這樣的質疑。媒體對公眾的誠信應該是販賣報紙的主要目標,而獲利倒在其次。除此之外,當利益為人民所共享時,多數記者才能從追求利益的污名化階級中除名。由此可知,媒體所有人的商業利益往往與媒體公益功能背道而馳的,媒體財閥不會將所賺來的前投注於媒體公共利益之事。這些商人主要是從不同的傳播工具所有權中得到綜效利基,而不會管媒體到底是餵了什麼樣的訊息內容給觀眾。因此,當媒體的傳播品質正慢慢改善之際,媒體的所有權集中化不應戕害市場意見聲音的多元性。(蕭裕民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