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采多姿的元宵節」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四年級上學期:生活的安排、傳統節慶
翰林、四年級上學期:家鄉的節慶與民俗活動、傳統節慶
五、對應能力指標:
2-2-2認識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9-2-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釋經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六、主題: 元宵節相關新聞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2009/02/10 元宵節「鬧元宵」 環台看燈節、放天燈、被蜂炮炸 東森新聞(可連結)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也就是所謂的元宵節,全台各地都有慶祝活動,最吸引人潮的當然就是燈會活動。除台灣燈會在宜蘭開鑼,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也都有舉辦盛大的燈節。另外,平溪的放天燈和鹽水的蜂炮,也都相當精采。
以台灣水牛為主題,台灣燈會的主燈在宜蘭登場,從9日開始到22日都可以賞燈。看完宜蘭水牛燈,接著可以來個「賞燈環島行」,先是北上到台北,去國父紀念館觀賞可愛的哞哞牛主燈,以及在台北市政府利用3D科技的虛主燈,展覽時間一直到15日為止。
接著南下台中,台中這次的燈節還結合運動,以運動牛揮棒全壘打為主題,參觀完台中的運動型燈節,繼續南下到高雄。高雄除有主燈可以看,還有水舞和煙火秀,如果沿著愛河搭船觀賞視覺享受令人驚艷。
不想要只是走馬看花,可以到平溪放天燈,新年新希望隨著天燈升上天空,相當受民眾歡迎。想要刺激的人則是可以去參加台南鹽水蜂炮,或是台東炸寒單爺的活動,為了去霉氣,大家被炸的滿身是洞也毫不在乎。全台灣元宵活動五花八門,民眾不防趁著這個時候一起出門鬧元宵。(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2009/02/11 慶元宵 佳里鎮永昌宮辦擲古炮乞金龜活動 記者李文生/南縣報導 東森新聞(可連結)
奉祀三國名將趙子龍的台南縣佳里鎮子龍里永昌宮,於元宵節活動中,推出復古民俗「擲古炮」活動,由莊川田奪得古炮王。而金龜求乞活動,則由林玉良以7個聖杯乞得。
剛於97年11月間,舉辦相隔50年一次五朝祈安清醮活動的佳里鎮子龍里永昌宮,為慶祝元宵節,特舉辦別開生面且復古的民俗活動─「擲古炮」、「乞金龜」,從農曆元月14日晚至16日晚止,參與民眾十分踴躍。
該宮主委林玉良表示,元宵節求乞福龜活動,在全省不少廟宇都可見到,而金龜是由早期的米龜、麵龜等衍生而來,今年該宮推出重達2兩的金龜1隻及麻糬龜16隻,供信眾求乞,麻糬龜有的重1台斤,有的則2台斤。金龜時價約7萬元。
「擲古炮」民俗活動,由來已久,但來源已不可考,相傳是早期廟宇為祈求平安,所推出的活動之一,古炮為圓柱形,以竹片圍成圓柱狀,內綁一串鞭炮,外面用紅紙包覆,並挖數個洞,然後高掛在竹子上,信眾用鞭炮投擲,當所投擲的鞭炮恰好投入古炮內,引發古炮爆破,即可獲得古炮及相關彩金。
永昌宮今年推出20個古炮,其中1個為古炮王,洞口最小、距離地面也最高,古炮王彩金6600元,其餘古炮彩金為2600元,投中古炮的民眾,隔年必須回饋1座古炮及彩金,原則上彩金都需增加。廟中執事表示,投中古炮者及乞得金龜者,在新的1年,都平安順利且會大發。
經過3個晚上的奮戰,金龜由主委林玉良以7個聖杯獲得。古炮王則由莊川田奪得。林玉良表示,「擲古炮」民俗活動,從他小時候就存在,距今已有50多年了,其間曾中斷一段時間。至於何時開始,因沒有相關文獻記載,已不可考。
2009/02/10 鹽水元宵不夜城! 200萬蜂炮齊射 TVBS 張子銘報導(可連結)
今年台南鹽水蜂炮主秀在元宵節晚間燈場;鹽水鎮預計發射2百萬發的蜂炮,炸得整晚簡直成了不夜城,主炮城牛轉乾坤炮塔,30萬齊發場面相當壯觀,大家都希望響徹雲霄的蜂炮,讓來年越發越旺。
整個台南鹽水鎮,在元宵節晚上被蜂炮炸成不夜城;今年台南鹽水號稱總計放了2百萬發的蜂炮,鞭炮聲響徹雲霄,當地人深信不疑,越發越旺。
鏡頭聚焦主炮城,這尊牛轉乾坤炮塔,30萬發齊射,最猛;安全為上,看大家全身上下包的密不透風,威力強大的蜂炮打在身上,實在又痛又刺;突然一陣緊張,想體驗最刺激的,有人就卡位站在主炮城旁,果真遭受池魚之殃。
民眾:「我用手機在拍,就一直往前跑,一直往前跑。」記者:「結果呢?」民眾:「就燒起來,我也不知道,太扯了啦!」
安全帽覆蓋的毛巾,被蜂炮射到著火,使勁用腳踩一踩滅火要緊,但毛巾已經燒破了好幾個洞;不過,這頭私人贊助的亡船造型豪華炮塔,一樣30萬蜂炮齊射,看現場民眾表情,肯定快感不輸主炮城!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注意元宵節期間,關於元宵活動的新聞報導。
2.課前先讓同學分組,蒐集、閱讀元宵節的典故,告訴學生將於課堂中用2分鐘時間簡單介紹元宵節的由來與節慶活動。
3.一組約5-6人,報告可以口述,或用圖片介紹。每一組可分派不同主題,包括元宵節由來、每一組分配不同的節慶活動由來與內容。
4.讓各組認養閱讀與報告的主題(如吃元宵、花燈、天燈、鹽水蜂炮等),學生也可蒐集老師未提及的相關活動,可作為加分依據。資訊來源可包括報紙、電視、網路、書籍、雜誌、家中照片、親友口述等各式媒體,組內同學可分別蒐集不同資訊來源的資料。填下分工表,可做為評分依據。
5.告訴學生,若有參加過相關活動的照片,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上課
1.先讓學生分組坐好。
2.發下以上三則新聞,並詢問學生以下問題,讓學生瞭解三則新聞敘述的共同重點:
(1)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
(2)WHAT—發生了什麼事?
(3)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
(4)WHERE—在哪裡發生的?
(5)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
(6)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3.老師統整說明,這三則新聞的重點在於:台灣各地都有特殊的元宵節活動,且每年皆盛大舉行,可見元宵節對台灣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並提醒學生,新聞中大多只提到節慶活動,卻少說明其由來,侷限了對元宵節的認識,變成只是過元宵節,卻不認識元宵節。
4.讓各組學生輪流介紹元宵節的由來與節慶活動。一組約2-3分鐘。
5.請同學分享參與這些節慶活動的經驗,並展示照片。老師需從旁視情況提問:跟誰一起參加?為何參加?參加時的情況?。一人約1-2分鐘。
6.詢問學生:在認識這些節慶活動之前,最常聽到的是哪些活動?有哪些活動是根本沒聽過的?認識之後,最想參加、最喜歡哪一種活動,為什麼?
7.最後歸納說明:因為各地不同的文化與習俗,會產生不同的節慶儀式,代表不同意義,讓我們的文化多采多姿,所以可以多認識、多接觸不同的節慶活動,讓生活變得更有趣。然而,新聞報導提供的資訊通常有限,所以可以透過其他資訊管道蒐集資料,例如圖書館或網路,或親朋好友的經驗,且不同資訊來源都可找到不同性質、特色的資料,可以有互補的效果。
九、延伸教學:
建議可以和藝術與人文領域結合,以元宵節為題創作。讓各組學生依據自己組別負責的主題,在瞭解該節慶活動之後,進行創作,以向大家介紹該活動為主要目的。創作形式可以非常多元,可以用不同課程教授的繪畫技巧,也可以嘗試用「廣告」、「海報」的形式創作,同時介紹「廣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