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90分鐘(兩節課)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中社會八下,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的劇變」,第一課「西力入侵與晚清變局」
南一版國中社會八下,第三主題「西力衝擊下的中國」,第一單元「清中期以後的外患與內憂」
翰林版國中社會八下,第三篇「中國的歷史(下)」,第一章「晚清的變局」
五、對應能力指標:
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的發展過程。
6-4-1以我國為例,瞭解權力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型態等如何相互影響。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六、主題:需要的不只是民族情感(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非關正確」專欄\胡晴舫(文化評論者)2009/03/06(連結)
已故時尚大師聖羅蘭的情人貝爾傑拍賣他倆的共同收藏,堪稱難得的巴黎盛事,拍賣前特在巴黎大皇宮展覽,人們大排長龍,只為一睹珍品風采。
最後,拍賣焦點竟不是最令人引頸的馬蒂斯名畫《杜鵑花,藍色與粉紅桌布》,而落在兩件無關藝術史的銅雕。這兩件銅雕屬於當年擺在中國圓明園當水龍頭的十二獸首之一,遭八國聯軍割走。獸首出世,西方列強身影跟著從黑暗時空中浮現,不管北京奧運辦得多風光,看似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民馬上打回原形,又成了十九世紀那個飽受國恥的衰弱民族。
無巧不巧,紐約正要拍賣印度聖雄甘地遺物,他著名的圓框眼鏡、懷錶和拖鞋,印度政府力阻拍賣,拍賣行歡迎各路競標,買了之後送給印度,讓甘地回家。
文物是否該歸還原屬國的爭議始終不少。最著名案例是柏林博物館的埃及女王頭像。三千四百歲的娜芙蒂蒂號稱埃及最美女人,是埃及艷后克麗奧佩脫以外最廣為人知的埃及皇后。多年來,埃及政府努力要追回她的頭像,始終不果。此樁文物懸案發生於一九一三年,德國考古學家協助埃及政府挖掘古物,同意雙方平分所獲,德國人挖出了娜芙蒂蒂女王頭像,驚為天人,卻謊稱這尊石灰石雕成的皇族頭像不過是某無名公主的石膏像,在埃及當局眼皮下公然帶出埃及。而今美麗的娜芙蒂蒂女王成了柏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柏林方面說什麼都不肯還。
文明古物、藝術品,說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因而無價,到了現代經濟制度裡其實也算一種經濟商品,經過換算,代表了一張張博物館門票、一次次拍賣價格,乃至於街角藝廊及古董店的生意。埃及、中國、印度等古老大國,大可以繼續耽溺於過去歐洲帝國主義所帶來的傷痛,抗議西方連搶帶騙掠奪了自己的寶物,然而,不可否認,很多時候,其實是這些古國子民自己挖出來賤價賣給西方,或因無知,或因窮苦,或貪圖一時利益,反正我國歷史源長,我家後院多得是,隨便一挖都是。一點點挖,一遍遍賣,最後竟然全去了別人家後院。
這也成了西方人士最有力的辯護,如果寶物不是流傳到了西方,他們使用大量金錢人力,維護這些「人類的共同資產」,文明古國本身根本沒錢財也沒技術保存那些寶貝。尤其,文明古國進入近代之後很少政治穩定,每回改朝換代,都是一番激烈的除舊換新。君不見,中國發起文化大革命,以「破四舊」之名燒了多少字畫,毀了多少建築壁畫。八國聯軍割了圓明園獸首,一百年後還在私人客廳裡;紅衛兵進入頤和園,砸了一千多尊琉璃浮雕佛像,砸了就砸了。
這是古老文明子孫必須思考的問題。去除了歷史恥辱,需要積極面對的是自己如何有能力、意願與毅力去保護自己口口聲聲熱愛的文化傳承。因為,保存文物不是表達熱烈民族情感就算了,更涉及政府預算、民眾共識、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等各類機制到位。文明古國通常有太多人口,背負太長歷史,往往照顧活人都來不及,很少花力氣去照料死人的東西。
對過去的漠然,源於生的痛苦,也來自政治的善變。每回新政府成立,營造不同意識形態,因而改變對過去的詮釋,跟著忽略了文物保護的迫切性。
社會需要的是一種超脫政權見解的歷史文化觀。釐清文明的脈絡不是為了要排除異己,而是為了穿透歷史迷霧,認識人的價值。西方人是對的:只要是文明產物,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資產。看著希臘執耳壺或蘇東坡字畫,我們看見的是美,是文明,是歷史,更是一個人類所能創造出來的價值。從一件不朽的作品看見一個人類以及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創造潛力,這如何叫人不因生命所蘊藏的爆發力而感到窒息呢。
八、教學重點建議:
★本單元由於需要歷史知識做為基礎,教學對象較適合已經學習中國近代史(晚清~對日抗戰)的學生。
0.課前作業:將「圓明園的昔日風華」學習單發給學生,請學生在課前查出答案,記錄在筆記本中備用。
1.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以便進行皆下來的搶答遊戲。
2.老師說明遊戲規則:
①老師將依據「圓明園的昔日風華」學習單中的題目逐條發問,學生可以查看事先完成的筆記舉手搶答。
②以小組為單位計分,每答對一題加一分,最後統計總分最高者獲勝。
③同一題目即使已經有小組回答,但如果有其他組能找到其他內容補充,也可以獲得一分。
④假使是沒有標準答案、屬於自由發表看法的問題,每組都可以回答,不必搶答。
3.老師依據「圓明園的昔日風華」學習單中的題目逐條發問:
①圓明園是什麼時候開始興建?歷時多久才完成?
②圓明園有什麼可貴之處?
③西元1860年,英法聯軍為何會攻打中國?
④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之後,對圓明園做了什麼事?
⑤大文豪雨果曾經對英法聯軍的行為做了怎樣的文字敘述?
⑥鼠首、兔首是屬於圓明園的哪一個部分?由誰所設計?
⑦請介紹一下這位設計者的身份。
⑧與鼠首、兔首同為十二生肖首的其他作品,已經被發現下落的有哪些?
⑨十二生肖首之中,有哪些是已經回到中國?
⑩已經回歸中國的十二生肖首,分別是如何取得?
⑪企業或富豪為何要花費鉅資把十二生肖首買回來,捐贈給中國?
⑫現在中國積極要追討以前被列強侵略時盜竊的文物,是以什麼立場、法源或名義?
⑬中國以什麼方法威脅佳士得拍賣會不准拍賣鼠首、 兔首?
⑭佳士得拍賣會為何對於中國的追討文物行動有恃無恐?
⑮後來由誰標得鼠首、兔首?他如何處理得標?
⑯你認同他處理得標的方式嗎?為什麼?
⑰整個事件的最後,鼠首、兔首未來的命運如何?
⑱鼠首、兔首的擁有人表示在什麼前提下,願意歸還兩件國寶給中國?
⑲除了從圓明園被盜竊的國寶之外,你還知道有哪些中國的文物被外國人盜走的故事?
⑳我們在課堂上討論過從晚清到對日抗戰這一百年間,中國被來自歐洲與日本的列強侵略,以及中國自己發生內亂的歷史。請依照時間順序,把課本中提到的戰亂寫下來。
4.統計各組得分,獎勵獲勝組別。
5.以上活動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瞭解「佳士得拍賣鼠首兔首」前因後果,請學生發表對於這個新聞事件的看法。
6.請學生結合課本中,清朝中期以後中國被列強侵略的歷史,發表對於英法聯軍掠奪圓明園文物的看法。
7.老師提問:凡是都有一體兩面,列強侵略中國、掠奪文物的行為固然野蠻、令人憤恨,但這些行為有沒有為後世帶來在當時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應?
8.老師提示可以往學習單的最後一題做思考,請學生發表看法。
9.老師發下「需要的不只是民族情感」影本,指導學生閱讀並根據下列問題畫記重點(本文屬於評論而非新聞,所以用5W1H解析較不適合):
①文中提到了哪些國家的什麼文物,也和鼠首兔首有類似的命運?它們遭遇怎樣的過程?
②中國古代的文物流落到國外,是否都是列強侵略中國時貪婪掠奪的結果?為什麼?
③中國古代的文物、古蹟遭到毀壞,是否都是列強侵略中國時惡意破壞的結果?為什麼?
④西方國家從古老文明掠奪文物的行為固然不可取,但這些行為卻意外的做出什麼貢獻?
⑤作者的最後做出的結論是什麼?
10.老師提問:對於這篇評論的觀點,你有什麼看法?
11.老師總結說明:看到「佳士得拍賣鼠首兔首」這則新聞事件,我們再次回顧了過去中國被列強侵略的歷史,身為中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到悲憤,但是除了投入這種主流的情緒之外,我們是否也能換個角度來檢視這段歷史,客觀的把屬於正面價值的部分從民族情感中分離出來?過去的歷史當然不能忘記,記取教訓之餘,也別忽略了要學習從不同角度來分析事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