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原指用陰(–,地也,即偶數)陽(一,天也,即奇數)爻數組合變化,用四方(東南西北)四隅(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位,來顯示出乾(天/北)、坤(地/南)、離(火/東)、坎(水/西)、兌(澤/東南)、巽(風/西南)、震(雷/西北)和艮(山/東北)等八個基本卦(《易經》中方位恰與現時所說的方向相反)。所以,八卦不但是卦,而且發展成方位,又如金、木、水、火、土般,成為生活紀事符號(宇宙變化:天、地、雷;生活所依:火、水、山、澤;灼龜殼的明火用以占卜,家火可以煮食、可以避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為文字、數目、符號雛型(如水字「☵」),又是圖騰(例如,八卦據傳是伏羲氏所創,周文王用之于《易經》中推演卦數,而據《史記•殷記》所記,文王子武王克殷後,釋商紂叔父箕子之囚,其後箕子避往朝鮮,今日南韓之八卦太極國旗,恐與此段歷史因緣,脫不了關係),更成為了文化-例如,八卦城(徽洲有八卦村);再如黃飛鴻擅長之依八卦方位,作進退攻擊之五郎八卦棍,皆源自八卦概念。
  
  八既是四方四隅,那卦是甚麼呢?其實,卦者,圭也,而從字源、字義來看,圭是摶土作陰(.–.)、陽(•);卜是「│」(音棍,ㄍㄨㄣˊ),是一根用以測量立竿見影之竿,又叫做表(圭表),是計算竿影長短之直角三角形之股(高);卜字之ㄧ點(丶,音主)是鐙中火主,卜字是燒灼龜殼以占疑。所以,卦字代表了摶土來組合卜爻,灼龜殼以決疑;而│以後則發展成通天地之琮。而從據說為伏羲所創、周公繼承於殷商、書成于西漢的中國第一部數學專著《周髀(股)算經》所說,有了竿長、竿影(勾,即底)和弦(斜邊),就可以定出方向、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回歸年長度等等,以得農時,並非一定是占卜之事(「大易者不言占」)。(此皆可用畢氏定理:〔直角三角形高平方+底平方〕之開方=斜邊之長,而計算之)。

  因此,八卦(《易經》)古早即深入民間;例如,民諺即有「望天打卦」一語(天見可憐),而百姓用以求神問卜的杯珓,亦以陰(背面)、陽(正面)組合傳神意旨。而自民間信有捉邪治鬼能力的道士,以八卦作為派徽,作為法器之後(一如港星陳振英所演之道長殭師電影),因其易得性(製作易)、經濟性(一塊木板價錢)和心理作用,八卦于是一如門神、貔貅一樣,在民俗中,成了掛在門口、窗口擋邪、擋煞的建築物民族裝飾品(粵諺就有「三叉八卦擋著你」之語)。據說某年新架坡犯煞,有達人指出,非全國各處遍掛八卦不可,否則,星洲危矣,但全國遍掛八卦,在一個文明、現代化社會,真是談何容易。最後幸有高人指點,令全國人民全天候身帶八卦,而危機得以「解除」-這就是新加坡硬幣背面鑄上八卦的「由來」。

  鬼神之說雖是一個宗教觀,但却深入我國風俗和民生。例如,相傳那位詠菊有「滿城盡帶黃金甲」佳句、但性起時却殺人如麻的黃巢,曾以風車一具贈給某老婦,令其避去身首異處之禍,後世即以風車為避災討吉之吉祥物(粵諺「風車碌碌(轉動得快),金銀滿屋」;所以,在香港那著名可求得靈籤的黃大仙廟,每年都賣出不少紙風車。而老一輩的粵嫗,還不忘在門口、窗口或某處劃上一個三叉(屮),以祈平安得福,而此即是元人入侵中原後,成吉思汗軍隊的旗徽(內蒙呼和浩特居民,至今尚留有此俗)。

  由于好將八卦懸掛以僻邪之粵嫗,被視為古老、保守、諸多忌諱、好饒舌,滿腦子神鬼迷信,死捧著黃曆行事和固執的一代,與社會文明進步有了「落差」,八卦就出現了帶些訕笑的負面意涵;例如,罵人「八」(形容詞,多事、多管他人閒事),「八卦婆」、「(死/臭)八婆」和「八妹」等,都是罵人好打聽他人私隱,好七嘴八舌到處講他人私隱;而且通常是加鹽添醋,幸災樂禍,唯恐天下不亂(在適當語絡裡,有時則是「親暱語」)。有時,甚至作了動詞用,如「你到那兒去八(去那兒混)?」又如,「你看他八來八去(到處饒舌)!」

  八卦新聞(nose/nosey)的前身是道聽塗說(hearsay)、竊議(backbiting)、瑣聞(gossip)、謠言(rumor)、偷窺(keyhole journalism)、誘人心猿意馬(intrigue)和醜聞(scandal)之類,沒甚麼價值新聞(sleazy story),自從小報(tabloid)狗仔道橫行之後,八卦新聞就「一樹桃花千樹插」—-成了總其成的一種後現代流行爵士新聞(jaze journalism),至于是否是「沒有靈魂的新聞」(news without soul),恐怕就如聳動誇大黃色新聞(yellow journalism),之走激情主義(sensationalism)一樣,對向錢(銷量)看的老闆、媒介負責動點子的人、編輯和記者,學院派的新聞學教授和讀者來說,永遠都將是選擇題。

  有人以為八卦新聞一詞,源自香港報紙副刊專欄之排列形式,無意間「幅射成八卦型」-因而得名。又有人解釋為是乃香港「新方言」,是「閒扯」或「流言蜚語」之意。諸如此類解釋,固有其觀點,但值得循本溯源,摸其真象。

  蘇格蘭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喜歡八卦新聞,可能是一種遠古流傳下來的生傳機制—-要知道其他種族動向,以利自己生存。傳播學者則有人認為,八卦新聞既可界定有志一同社群,又可揭露或許是社會不容行為,更可敎人知道,名人其實也是凡人;因此八卦新聞也有其貢獻。如果把八卦新聞視為開胃小菜,也真有可能頗受讀者歡迎,但如果將它視為日吃夜吃的山珍海錯,恐怕將倒盡閱聽眾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