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 陳薇如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翰林版健康與體育領域三下,第五單元「健康百分百」。
翰林版健康與體育領域六上,第一單元「健康飲食生活活動」
活動二「飲食安全與衛生」
活動三「外食有一套」。

五、對應能力指標:

2-2-5明瞭食物的保存及處理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安全性、外觀及口味。
2-3-4以營養、安全及經濟的觀點,評估家庭、學校、餐廳、商店所準備和販售餐點的合適性,並提出改善的方法。
5-3-2規劃並參與改善環境危機所需的預防策略和行動。
7-2-3確認消費者在健康相關事物上的權利與義務。

六、主題:紙製餐具潛藏危機 消基會測出含螢光劑(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紙製餐具潛藏危機 消基會測出含螢光劑  

更新日期:2009/04/01 18:03 江佩君

  為了強調環保,不論在速食店或一般餐聽裡,絕大多數都捨棄保麗龍製品,改採紙製餐具及餐墊紙,但現在連紙製餐具也可能潛藏危機。消基會在今(1)日公布,全家便利商店的熱狗盒和漢堡王的餐墊紙,檢出含有螢光增白劑,對消費者的健康有害。

  盛裝食物的紙製容器或餐墊紙,大部分印有圖案與鮮艷的色彩。在速食店內,往往有不少的消費者,會將食物或沾醬,直接倒在這些印有油墨的餐墊紙上,如此一來增加了將油墨吃下的機率,若是油墨中含有不符食品衛生標準的物質,就容易對消費者產生危害。

  消基會在今(98)年2月間,針對大台北及基隆地區的連鎖速食店、鍋貼水餃專賣店、知名餐飲店、電影院餐飲販賣部、便利商店等地,採樣可能與食品接觸的紙製品,包括餐盒、爆米花盒、薯條盒、熱狗堡盒以及餐墊紙,總共採得19件樣品。

  消基會檢測後發現,19件樣品中,「全家便利商店」的Fami熱狗盒及「漢堡王」的餐墊紙,檢出含有螢光增白劑。

  消基會表示,檢出食品容器含有螢光增白劑,恐怕已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危害,業者應立刻停止使用,消費者也應該立刻停止使用,以維護自身食的安全。

  消基會指出,螢光增白劑容易溶出而與食品結合,不得添加食品容器中,尤其化合物的成分,連廠商、業者都搞不清楚使用後會對人體造成何種傷害,對消費者的健康有很大風險。

  全家便利商店公關經理林翠娟指出,基於消費者安全的考量,已發通報全台各分店,將熱狗盒全面下架暫停使用,暫時先以紙袋代替。

  林翠娟並表示,全家的熱狗盒和其他超商業者所使用的製品,都來自於同一家廠商,不解為何消基會的抽檢結果,其他超商的熱狗盒沒有問題。全家目前已把店內所有紙製品,送檢至全國公正檢驗股份有限公司,待結果公布。

  另外,漢堡王表示,已通知門市將餐墊紙全部回收,並且立刻通知餐墊紙的供應商,將原有的餐墊紙,以及未來即將使用的餐墊紙,送交第三公正單位檢驗,待檢驗結果出爐,確認未含螢光增白劑後,再恢復供應正常的餐墊紙。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老師在課前先蒐集各種螢光劑的英文名稱,並準備捕蚊燈或驗鈔機。

2.請學生先從家中蒐集市面上可能含有螢光劑的產品,例如:毛巾、衣物、清潔用品、面紙、外帶用餐紙盒……等。

課堂實施:

師生共讀,討論新聞內容之5W1H

1.教師發下新聞請學生默讀。

2.發下5W1H學習單,請學生先將新聞內容作分析:

Where新聞事件發生的地點?
When新聞事件何時發生?
Who新聞事件的主角是誰?
What發生了什麼問題?
Why為何發生這樣的問題?
How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3.將學生分組,依據自己第一次閱讀該新聞報導之後所寫下的5W1H內容進行討論,統整綜合性的答案,各組派代表上台發表。

提出與新聞內容相關的疑問,共同找答案:

1.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與此新聞事件相關的疑問:

螢光劑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要使用螢光劑在產品上?
螢光劑會對我們的健康或自然環境造成威脅嗎?
我們生活周遭有哪些東西含有螢光劑呢?

2.可運用全班至圖書館進行閱讀課的時間,以翻閱報章雜誌、書籍、上網搜尋等方式,分組找尋上述問題的解答。

3.學生上台報告搜尋資料的結果,教師可鼓勵學生勇於發言,並容許不同意見的提出,尤其是在「螢光劑是否會致癌」的議題上,鼓勵學生就找到的資料做發言。

4.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上述疑問為何眾說紛紜,似乎沒有單一的標準答案,可讓學生嘗試思考,建立自己的見解,只要是合乎邏輯且不違背善良風俗,應給予肯定。

這個有螢光劑嗎?動手試試看

1.教師先對學生講解螢光劑如何具有「視覺上」潔白效果的原理。
(參考內容:螢光劑又叫做螢光增白劑或螢光漂白劑,螢光劑分子對光線的吸收能力很強,在吸收光能後會產生離子化的現象,並發射出藍白色的螢光,而產生視覺上潔白的效果。)

2.請學生拿出家中毛巾、衣物、清潔用品、面紙、外帶用餐紙盒……等,利用教師準備的驗鈔機(或捕蚊燈)照照看,如果可以向自然科教具室借到螢光燈管也可以。若物品發出明顯藍白磷光,透過紫外線的照射後,光線強度越強就表示螢光劑含量越高。

3.學生可經由動手實驗,瞭解生活周遭物品的螢光劑含量。

如果怕,該如果改變觀念?

1.教師可先詢問學生在一連串的疑問及資料蒐集之後,是否會擔心螢光劑對自己身體健康及生態環境的影響。

2.教師可在學生提出疑慮或擔心的同時,提供學生更健康的外食及生活消費觀念。
例如:不堅持一定要很「純白」「鮮豔」的衣物,自然就比較少螢光劑、自備便當盒購買外食安全又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