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共電視台BBC大砍旗下兒童益智節目「花園寶寶」(In the Nightgarden)製作經費,導致其節目製作團隊恐面臨停拍危機。如此大刀闊斧刪減兒童節目預算業已引起英國境內電視節目製作人的關切,聯袂聲援「花園寶寶」的生存權。
英國布娃娃製作公司(Ragdoll Productions)社長安‧伍德(Anne Wood)向外界爭取聲援,因為該公司所製作的益智性兒童節目「花園寶寶」,因為英國BBC預計大砍其製作費而將面臨停拍危機。這個富有兒童創意啟發的節目,因為一句不具市場競爭力為理由,而將諷刺地消失於英國長久以來強調公益服務的BBC螢光幕上。
安表示:「我們每個人原本就以實驗的心情去拍攝這個節目,看看這節目的成效,其實大家都樂觀其成。但是現在卻面臨經費緊縮的窘境,我們都感到莫名的恐懼,深怕這個節目就這樣沒了。」安也說道,BCC高層做出如此草率的決定,簡單來說,只是在不斷地重複以前他們做的種種短視近利的事罷了。
安語重心長地提到:「我們心裡現在都有雙重的壓力糾結在一起,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一個是怕節目就這麼失敗了,另一個就是擔心資金挹注的問題。」
伍德女士在1983年創立布娃娃製作公司之前就曾同時引進膾炙人口的節目Roland Pat,之後她就與安德魯‧達文波特(Andrew Davenport)聯手在Tot’s TV的Pob’s Programme節目中打造「天線寶寶」(Teletubbies)與「花園寶寶」。
伍德告訴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當我們在1997年正式製播天線寶寶時,那時的廣告收益就超越了任何一個BBC旗下的部門,是一個廣告金雞母。而其收入主要來自兒童部門外,還來自於教育部門,雖然現今BBC教育部門已經消失了。」
天線寶寶當時目標的觀眾群是鎖定在學齡前的幼童,後來天線寶寶風迷全球後,帶來了5000萬英鎊的天價廣告收益。但伍德女士也提到:「每當電視台資金短缺的時候,首當其衝的都是兒童節目,而從來不會是其他運動或是戲劇類節目。」
伍德也批評政府從來不懂兒童節目的本質與存在意義,她表示若要製作一個優質、高水準的兒童節目,是要花費相當高的成本才可能製作出來:「你要知道製作一個天線寶寶的總開銷,是相當於拍攝一部電影的成本,但政府從來不會了解的。」
伍德向政府呼籲:「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信賴的非主流的市場空間,讓所有人都可以在電視上發聲,誠摯地希望政府及早將我們的訴求法制化,讓每個族群都能展現其發言的責任與權力,而不是讓小孩子來承擔這種,因為收益不佳而刪減兒童節目預算的罪過與危機。」
達文波特(Davenport)先生亦提到,像這樣的兒童益智節目對於小朋友來說,所帶來的獲益是很大的:「益智兒童節目帶給小朋友一個很好的文化參考學習機會,兒童們可以在這個空間中表達自我,並且可協助小朋友自我身心的發展,其實對社會的貢獻是獲益良多的,而不是只將眼光短淺地放在盈利上面。」
伍德女士也提到,孩子是需要一個專業性節目來協助其自我發展,並且這種重責大任絕不能只仰賴在進口節目之上。「你不可能從國外異文化節目中去建立起小孩子的教育基礎,現在就看大家到底重不重視這件事情了。」
「在英國有一項很好的傳統,就是非常注重兒童節目的製作,我們也不希望有些國家對於性別的僵化刻板印象與商業美醜的迷思,來侵害我們國家的資產,我真正擔心的是有一天這樣的事會發生。」
「守護兒童電視台」(Save Kids’ TV)執行長安娜‧荷姆(Anna Home)也贊同伍德女士的觀點:「兒童的相關戲劇與節目製作成本確實非常可觀,但我認為兒童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反映他們現實生活的節目,但如今他們可能再也沒機會從電視上體會這樣的經驗了,我憂心的是,其實孩子們正慢慢失去自我認同當中。」(記者蕭裕民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