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尋相機美女」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三單元「經濟與生活」,第二課「消費行為」
五、對應能力指標:
7-3-2針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消費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
六、教學目標:
1.知曉媒體行銷運作的思維。
2.覺察新聞事件中商品置入性行銷手法。
3.瞭解新聞事件的真實性與商業行銷的關係。
七、主題:奇聞軼事-車展丟相機美女 被批炒新聞(可連結)
八、新聞來源及本文: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9/05/01 03:09 實習記者王毓茹
失物招領!日前有網友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為「跪尋!上海車展丟失相機的美女」。為避免「沒圖沒真相」,還將部分照片PO上網,卻被質疑炒作,「太假了!簡直是公關公司做宣傳。」
原始發文網友表示,他是在上海車展撿到相機,根據判斷相機內的照片應為失主本人。並說:「為了能夠更快尋找到相機失主,本人特發照片五張。沒找到的話我會陸續更新照片,直到找到本人為止。」
不僅附上美女照片,還在一旁註解:「先來張自拍特寫刺激下眼球,玲瓏有致,絕對屬於迷不倒一萬、也能迷暈五千那種!」
由於疑為相機失主照片張張媲美專業模特兒的清涼照。發文網友甚至寫了求愛信,信中大膽表示:「本來你我也許各自在水一方,然而在這次上海車展,讓我們終於有機會發生了一點關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終於給我未來的孩子,找著他夢寐以求的媽媽。」然而,目前為止尚未有人出面認領相機。
對此,多數網友不以為然。許多人質疑這是「假尋人,真想紅」,認為相機遺失是假,本人炒作才是真的。
網友表示:「有夠假,發自己照片還用這種手段。」、「根本是做秀吧?又來一個想紅的!」也有人義正詞嚴說:「你要是想還給他就別再發相片了,女生會害怕。」、「如果我是本人,現在也無臉見人了。」
九、教學重點建議:
1.將新聞本文影印給學生,並指導運用「5W1H」預先解析新聞——
①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
——網友、美女失主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
——網友撿到相機,要找相機主人,他把相機中的照片公開,遭人質疑是炒作的手法
③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
——最近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
——網路論壇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
——相機失主照片張張媲美專業模特兒的清涼照
⑥HOW—這個事件如何發生?
——為了能夠尋找到相機失主,發文網友公布照片五張,沒找到的話就陸續更新照片,直到找到本人為止。
2.老師提問,根據下面問題進行討論:
①如果你是在論壇看到這篇文章的網友,你第一時間會有什麼感覺?
②這則新聞中,網友質疑這篇文章「假尋人,真想紅」是什麼意思?
③根據以往討論過的案例,如果尋人真的是假的,那麼你認為還有什麼其他的可能性?
★經紀公司幫旗下的新人做宣傳,引起好奇與討論,增加曝光率。
★新款相機的行銷手法,藉以展示相機性能。
④你還曾經在媒體上、生活中,看過什麼與這種手法類似的例子?
3.老師展示「我偷窺到嘉綺了」部落格文章,詢問學生看完後的感受。
4.老師提問,複習「業配新聞」、「置入性行銷」的意涵(註)。
5.老師展示「林嘉綺被偷拍」廣告與「FRENCH WISE」網站,說明廠商以「類新聞事件」(用與新聞事件很類似的形式和內容,讓人誤以為是真實的新聞事件)炒作話題性,吸引消費者注意的行銷手法。
6.總結說明:電視及網路是我們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媒體,但在媒體內容中常常會有業配新聞或置入性行銷出現。目前更出現以「類新聞事件」製造話題、引發討論的手法,來吸引消費者注意,增加產品曝光率。生意人在商言商,只要行銷手法的效果降低,就會再研究其他的新方法吸引消費者,這樣的情況不可能杜絕。所以只能靠我們自己對媒體內容多比較、多思考,才能免於落入行銷的陷阱。
註:「業務配合新聞」簡稱「業配新聞」,是企業或政府花錢請媒體來報導他們想要讓大眾知道的事件,利用觀眾對於新聞相對較高的信任度,而將廣告資訊以新聞的方式呈現,以提高訊息的影響力。
「置入性行銷」通常出現在戲劇節目、綜藝節目,以及電影中。企業花錢將產品或品牌置入在節目或電影中,與內容融合得天衣無縫,使得閱聽人對廣告訊息不易察覺而沒有警覺,也避免掉傳統廣告觀眾會轉台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