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興隆小學沈啟聰老師
二、教學時數:100分鐘
三、結合領域:藝術與人文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中九年級上學期藝術與人文-欣賞音樂劇
五、對應能力指標:
1-4-5藉由演唱或演奏樂器,參與音樂表演活動,發展音樂表現能力。
2-4-5認識樂曲的曲式、配器、風格等特色,培養審美能力。
3-4-4培養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與習慣。
六、主題:歌劇魅影/「丑」化傳統歌劇 韋伯也Kuso(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09.06.24 05:18 am
韋伯「歌劇魅影」音樂深植人心,內含不少歌劇密碼,曾與邱瑗合著「歌劇魅影:解讀面具與歌劇背後的魔幻世界」的樂評人楊忠衡形容,韋伯簡直是把歌劇「丑化」,來為觀眾上音樂課。
楊忠衡認為,在開幕的戲中戲「漢尼拔」中,便可看到韋伯丑化傳統歌劇的用心。例如俗豔的群舞、做作的動作、華麗的布景,乃至英雄漢尼拔差點爬不上他的坐騎大象,在在都是將傳統歌劇卡通化。
首席女高音卡洛塔與克莉絲汀輪唱抒情名曲「Think of Me」,造成迥異效果的段落,更是經典。韋伯安排卡洛塔先以歌劇美聲唱法唱上一段,並在歌曲第三小節來個八度大跳躍,弄得像是歌劇詠歎調,聽來卻裝模作樣。
也因此,當克莉絲汀以自然唱法高歌同曲時,眾人立即大受震撼。在被卡洛塔虐待耳朵後,克莉絲汀的清靈歌聲特別顯得有如天籟;韋伯或許也想暗示,他的音樂劇比起古早許多「為技巧而技巧」的美聲歌劇,來得高明。
稍後魅影帶克莉絲汀到迷宮,要她為他唱歌時,也有歌劇的影子。在魅影威嚇兼催眠的「Sing for me」呼喊下,克莉絲汀越唱越高,最後停在尖叫般的高音E。楊忠衡認為,此唱段應是模仿莫札特歌劇「魔笛」的夜后花腔秀,只不過夜后在「啊」前有歌詞,韋伯卻一「啊」到底。
韋伯更藉劇中角色之口,直批「老歌劇」。在戲中戲「啞巴」上演時,兩位劇院經理沾沾自喜:「老歌劇、老布景、老演員、老觀眾,座位照樣賣光光!」而戲外,韋伯則彷彿在說:看看我的「歌劇魅影」,才是真正創新!
八、教學重點建議:
1.介紹歌劇劇種的發展與演變
2.分析歌劇的角色結構與劇場、舞台表演形式的特色(可以魔笛為例)
3.介紹音樂劇的發展
4.帶領學生閱讀本篇報導讓學生們瞭解歌劇與音樂劇的特點,也比較其不同的地方。
5.介紹音樂劇作家安德烈.洛伊.韋伯,讓學生明白韋伯作為一位現代音樂家,對傳統歌劇的反動,與為音樂劇所做出的貢獻與努力
6.介紹與欣賞音樂劇「歌劇魅影」。
7.和學生討論劇中諷刺歌劇的段落。
九、延伸教學
1.試著讓學生比較劇場與電影版本的不同。
2.瞭解舞蹈在音樂劇與歌劇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何不同。
十、補充資料
。有關安德烈.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http://blog.sina.com.tw/5523/article.php?pbgid=5523&entryid=298626
http://www.musicup.com.tw/pdfs02/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