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這行像是農業,對老師而言,每年收成兩次,一次在六月、一次在一月,除了用考試驗收耕耘的成果外,師生之間總能獲得情感回饋。
在政治大學的媒體素養概論課接近尾聲,我們接受到許多學生的迴響,回饋的項目有很多,包括了教學規劃、互動、討論品質、作業、成績給予的方式等等。但我最關心的是,在教室裡從事「遊戲活動」的反應。從這裡也能反思我過去提倡的遊戲設計與教法。
許多學生對「遊戲活動」抱持肯定的態度,不過,也有同學批評遊戲執行時間過長,許多同學沒有參與到!從這個部分,其實反映的是遊戲是否適合在大班進行的問題(本次課程是150人左右)。我很謝謝這些學生批評,因為他給予我用心參與課堂後的感受,因此,在執行效能上的確需要檢討與改進。在熱烈參與同學的另一面,仍存在對「遊戲」的負面態度,認為遊戲是輕浮的、低年齡層的課堂設計,大學殿堂應該多講些理論才對!我尊重有同學對大學課堂中進行遊戲的負面感受,但這也讓我開始感覺,推動遊戲式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表現創造力 遊戲也有「功」
曾經有教育所的教授建議我,「遊戲聽起來不正經,不容易說服別人,有教育學者已經稱遊戲為『悅趣式』學習」。或許,這位教授說得對,大家對「遊戲」已經有了刻板印象,像是東方社會下的諺語說「勤有功、戲無益」,對遊戲的感知是負面的,缺乏社會、經濟與道德上的正面意義,遊戲與不上進劃等號,與正規學習唱反調。
其實,我對遊戲的定義很簡單,它是在設定情境中自由運用心智的活動。就好像是演戲一般,只是正式的演出有腳本、情節、人物與對話,但是遊戲卻是只有設定的角色與情境規則,其它的內容產生則是在遊戲過程中自由地發展而來。對於真正在遊戲的人,我認為他們腦子充滿著想像,這種想像工作,好像是在大腦的實驗室中產生,進而在心智幻想轉化為實際的行動。
遊戲,是一個用行動表現創造力的過程。仔細看看遊戲的特點,它就是讓一個人可以視當前情況,依照自己的認識做即興反應,而這個過程可以用想像嘗試新的可能性。一個人玩起遊戲來,有機會會用到新的創意、理論與行為方式。其實每個人都善於遊戲,在小的時候就開始利用遊戲來進行社會學習與演化,像是辦家家酒(語言學習)、警察抓小偷(社會角色學習)等等,每個孩子的小團體即使玩著同樣的遊戲,也不一定會有同樣的內容與模式(每個人都在嘗試做些改變與創造)。
課堂的遊戲 規則建構思考模式
透過遊戲,我們建構並且反思既有的思考模式,整個教育環境,包含學生對他自己,若不能容許教育者與學習者共同遊戲,那麼我們也無從想像教師與學生會是自由創作的成人。相反的,鼓勵遊戲,就是助長想像力與創作的衝動,就像是有學生認為遊戲時間太長,他們告訴我的外延訊息是,「我也想加入」!這些想像與創作的衝動若要喚起,看來需要花費極大的力氣才能成功。
或許有些人同意我的看法,但是卻仍然對於遊戲的缺乏紀律感到不安,他們會擔心玩樂的課程,怎麼能夠適應現實競爭?學生們唯一能學習紀律與思考的學校都淪陷了(學校以外幾乎都是娛樂場所,包括電腦、電視以及媒體的使用)。但對媒體素養課程來說,課堂互動的遊戲,不但不會有適應現實的問題,而且對於適應媒體娛樂工業創造的大量幻覺,會有更活絡的思考。
換個方式說,課堂的遊戲不會毫無紀律,相反的它充滿規則。當然,首先我們要知道,規則不是一層不變的,正在玩的時候大家要遵守規則,玩遊戲的過程就給弄清楚規則是什麼?要怎麼玩?吸引人的遊戲設計,在於形成推理假設與實際行動,運用並且測試這些規則。在媒體素養概論的遊戲中,我們依據現實模式建構一些規則,像是猜猜我是誰(假設每個人腦袋有刻板印象,用表演行動來測試)或是誰是守門人(假設訊息會經過過濾與篩選,用角色扮演行動來測試),建構思考模式時,老師不但得用遊戲來形成推理假設,也要把我們現實媒體情境的一些個案放入推理假設中,才能建構出與現實相接近的模式。我相信,善於創造與參與遊戲的人,也善於建構思考模式。
認真遊戲 參與媒素不亦樂乎
我很感動學生們參與活動時的哪股認真,但很少人注意到這是生活與遊戲類似的地方,假設一個遊戲設計的模式無法實際操作,那麼創造遊戲又有什麼意義呢?學生們了解這點,老師們也了解。這是為什麼大家都玩得那麼認真、專心的原因。想想看辦家家酒的遊戲就能理解這點,想想為什麼小孩重複某些動作、不斷玩?那是嘗試拉近與現實間的距離。又為什麼他們的動作細節豐富、也不含糊帶過,一玩就是好幾小時?或許他們正在發展自己的模式、尋找錯誤,學習如何在遊戲環境中運作。
紀律需要遊戲,玩遊戲的人會打造紀律。為了要讓遊戲能繼續玩下去,遊戲者必須這麼做。最明顯的例子就像是電動玩具、電腦遊戲、團隊運動,必須創造限制,在有限的規則下如何更有效地表現。遊戲,對我而言就是戲中戲,人生大戲中的舞台遊戲,認識自己的歷史與文化限制,但又能去表達創造力,同時表達情感。將強調工作的工商社會中,這種精力已經投注在某種嗜好活動來表現,其熱烈的程度在工作中完全看不到!
在東方社會,遊戲不被鼓勵並不意外,在一個懼怕改變的社會中,遊戲挑戰了權威的知識傳遞。不過在媒體素養教育裡,這是一條需要堅持走下去的道路,我們需要提供一個機會,即使只有幾堂課,讓學生在遊戲中成長。任何一個在媒體素養概論課待過的人,觀察我們提供的遊戲,就會發現我們不以遊戲為恥、還練習遊戲、重視遊戲。我很高興能說,希望修媒體素養的參與者,能夠整天用媒體世界作為題材,整天玩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