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 陳薇如

二、教學時數:120分鐘

三、結合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國語文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六下,第二單元「植物世界面面觀」。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2-1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有許多種。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六、主題:颱風來亂 阿里山上櫻花竟在炎夏盛開(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颱風來亂 阿里山上櫻花竟在炎夏盛開 今日新聞 更新日期:2009/09/06 17:54 地方中心/嘉義報導

  颱風過後阿里山出現異常現象,原本12月到3月才開花的櫻花,竟然在颱風過後6、7天就開始盛開,不只遊客驚喜,就連在當地人都說,是第一次見到,請教了專家才知道,原來這櫻花提早開與颱風有關。

  明明現在還是悶熱的夏天,阿里山上卻開滿冬天才會出現的櫻花,遊客看了又驚又喜,山上山櫻花原本12月才開,日本和真櫻則要到3月,不過,這下子全都開花了,就連當地經營民宿20多年的業者都大喊稀奇。

  為什麼出現這怪現場,原來跟颱風莫拉克有關。生態解說員表示,「颱風將櫻花樹葉子全掃光,櫻花樹有了生存危機,趕緊啟動傳宗接代機制,於是就較以往提早開花。」

  原來櫻花樹為了在天災後延續生命,颱風過後6、7天就開始開花;仔細一看,樹上的葉子真的很稀少,只有嫣紅花朵盛開,也讓人見識到植物的生命力。(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吳瑞興)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學生將三年級種菜的經驗做回顧,將當時的紀錄或相關成果準備好以便在課堂上討論。

2.教師在課前先蒐集植物因氣候變化而改變繁殖時序的相關報導。

課堂實施:

1.教師播放櫻花盛開的照片或影片。

2.請學生分享自己賞櫻的經驗。

3.教師再播放各種植物開花的照片或影片,與學生討論為何植物會開花?

4.學生發表三年級時種菜的經驗,體驗植物也跟我們人類、動物一樣有一定的繁衍後代的時序。

5.教師發下「颱風來亂 阿里山上櫻花竟在炎夏盛開」影本,請學生精讀。

甲、協助學生找出新聞報導的重點:

例如:事情發生的地點:(嘉義阿里山)

發生了什麼問題?(山上的櫻花原本十二月才開,卻提早在九月盛開。)

為何發生這樣的問題?(莫拉克颱風來襲,將樹葉打落,櫻花樹以為有生存危機,就提早開花。)

乙、教師鼓勵學生針對報導內容發表感受,可盡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

6.請學生分組討論這篇報導帶給自己的感受如何?可盡量引導學生朝著生物與環境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方向思考。

7.學生各組派代表上台發表討論的結果,並回答台下同學發問的問題。

8.學生可編寫簡短的劇本,演出櫻花受環境影響而改變繁殖時序的情形,也可納入植物因全球暖化作用而提早開花的內容,以行動劇的方式讓學生體認到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

9. 結合作文課程,以阿里山櫻花在炎夏盛開的照片為開頭,結合全班的好點子,共同完成一篇「阿里山早產兒─阿櫻的故事」短篇童話。故事主旨可訂為: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生命都會找到自己的出口。並可嘗試融入「關懷八八風災災民」的生命教育內容。

10. 短篇童話也可只選擇前半部分以全班共做,後半部分交由學生各位發揮的方式進行,讓學生依據自己想像力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童話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