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合年級、科目:中、高年級學童皆適合,可與藝術與人文科目結合。
2.遊戲所需準備的材料:
一週的報紙, 尤需週末報紙,請預留數週週末的報紙。
3.活動簡介與目標:
在報紙中找尋旅遊新聞,發現報紙中旅遊新聞的操作模式,並學習新聞照片的拍攝方式,再實際運用於自己的旅行中。
4.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活動:
1.首先帶孩子認識報紙中的旅遊新聞。翻閱一週的報紙,會發現旅遊新聞:
(1)多出現於生活消費類版面,或地方新聞版面,可見其新聞屬性。
(2)內容多包括文字、照片,除介紹當地特色,還包括交通、住宿、飲食資訊等套裝行程規劃。若為活動、展覽,則另有整體活動的期程、節目表等等。豐富的資訊讓忙碌的現代人方便規劃週休二日的活動。
(3)越接近週末,報導的版面越大,符合現代人週休二日的生活步調。
2.接下來,觀察旅遊新聞的照片,照片的拍攝包含(此處以聯合報為例):
(1)風景的「大遠景」、「遠景」,讓讀者看見當地風景全貌。
例如:〈國際風箏節 到石門吹風看「風吹」〉,2009/10/02。聯合報/記者牟玉珮/北縣報導。(圖片連結)
(2)景物的「全景」、「膝上景」,讓讀者瞭解景物與環境的關係。
例如〈新加坡一城三節 8月玩到10月〉,2009/08/30。聯合報/記者羅建怡/台北報導。(介紹新加坡一城三節慶典活動)(圖片連結)
(3)景物的「特寫」,凸顯景物的細節。同上則新聞,凸顯新加坡「屠妖節」的特殊布置、意義。(圖片連結)
3.從上述不同照片的拍攝特色,也可得知一則旅遊新聞的結構。首先介紹地點、時節,再進入風景(或活動)特色的說明,更進一步聚焦於有趣的、有意義之處,也許是特殊的擺飾、服裝,或人物故事。並可再提供交通、住宿、飲食等資訊。其實也是5W1H(在哪裡、何時、發生什麼事、有誰參與、活動或景物說明,包括緣起與進行方式),再依照讀者的需求做資訊的細部調整,如提供交通地圖、住宿資訊。接下來,便可帶著孩子出門旅行去,帶著相機,沿途記錄風景與感動,回來製作自己的旅遊新聞,分享在自己的網誌上!
延伸活動:
可與藝術與人文、國語課程結合,在藝術與人文單元學習攝影、在國語單元可與遊記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