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已丑牛年,對術數方家來說,可能是令他們憂心忡忡的一年。因為,從黃曆日月干支中,出現不少歹年惡兆;例如,雙破日—-西元元月一日,及農曆戌子年十二月初六,是破日,已丑年正月初一,即西元2009年2月1日,又是破日;破者,敗亡也,凡事不吉。雙立春—-2009年2月4日,即牛年正月初十庚辰日,(是二十四節氣首節的)立春;2010年2月4日,牛年的十二月廿一酉乙月,又是翌年庚寅虎年的「提早」立春,年頭一個立春,年尾又一個立春。更令方家眼傻的是,牛年冬至,是十一月初七辛丑日(2009年12月22日),名符其實的「兩(立)春夾-冬(至)」。另外,牛年更適逢有兩個閏五月,又成了「雙(立)春兼閏月」困滯之格。雙春兼閏月原本不壞,象徵豐沛,但牛年的立春日子不對,閏的又是剛烈的五(午)月。
好了,光是要搬「雙春」的農諺就有好幾條,例如:
●立春有雨棵棵(禾)有(水),立春無雨甚擔憂
傳統上,農曆正月如遇地支辰日,就稱為龍日(因為辰生肖是龍),而龍(海龍王)管人間雨量,故農家視其與天干配搭,而預測年度雨量多寡;湊巧牛年正月初十(2009年2月10日),為農曆庚辰日,因為庚在地支中,排序第十,所以俗稱為「十龍治水」,而農諺又有「少龍多雨水,多龍懶治水」之說,「理同」俗諺一個和尚挑水食,兩個和尚分水食,三個和尚沒水食一樣,而今十龍治水,可不乾旱?
●雙春夾-冬(至),十個牛欄九個空—-年度乾旱,耕牛沒田可耕,成了「待業牛」,而農家乾脆把牛賣了,省些飼料也好;又或者飢旱交逼,一些耕牛早已抵受不住而死了。
俗諺,的確是前人經驗的累積,一語中的地將之約化為簡單、易記、易懂和易于傳達的片語,好使後人受此「預警」功能或哲理而得益。不過,許多俗諺,其實是有此一說而已—-更多時候,是傳述者「不知從何說起」,而轉述者則是一味「人云亦云」,與時代演變和環境條件脫節。例如,俗諺有「閏七(月)不閏八(月),閏八關門動刀殺」之語,意謂,寧可閏七月,要是閏八月會更糟—-會自己人同室操戈的。1994年年中,書肆坊間出了一本《一九九五閏八月—-中共犯台白皮書》一書,部分原因就可能是與上述俗諺相「脗合」,搞動了社會情緒,而令此書成了年度最暢銷書!?
再說雙春夾-冬之類農諺,經常回顧的是「那個時候」的樣子,而據而揣其「再現」的可能性。其實;整個大氣層、整個地球生態環境的變異,同從前農耕條件比起來,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其可信度、準確度和效用性,充其量可能只是在過往年代中,曾經有此一說(現象)而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