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40-80分鐘

三、結合領域:綜合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綜合五上,第二單元「在服務中學習」第一課「服務是什麼」
南一版國小綜合四上,第一單元「關懷不打烊」第二課「服務你我他」。
翰林版國小綜合四上,第四單元「大家來服務」第一課「散播關懷散播愛」

五、對應能力指標:

3-3-2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3-3-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與他人。
3-2-3參與社會服務,並分享服務心得。

六、主題:缺志工? 聯大「揪團」挺身相助(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缺志工? 聯大「揪團」挺身相助 自由時報更新日期:2009/11/11 04:09

〔記者陳界良/苗栗報導〕苗栗縣的社福團體超過50個,但因經費有限,大多無法聘請足額的員工,需要志工協助;國立聯合大學昨天成立青年志工行動站,提供苗栗地區社福機構志工人力的服務平台。

  聯大青年志工行動站,昨天由建築系學生表演「小紅帽對抗全球暖化」行動劇揭幕,邀請各界青年踴躍投入環保及志工行列;縣長劉政鴻、聯大副校長辛錫進及新竹市青年志工中心主任彭煒寰等人揭牌。

  聯合大學「守護天使志工團」昨天說明服務成果,環安系學生連偉彤等人代表宣誓,要為社會公益盡心盡力,志工團團長張祿國表示,志工服務可拓展生活視野,並培養規劃活動與溝通協調的能力,每次服務都成長許多。

  辛錫進說,苗栗地區的社福團體因經費有限,無法聘請足夠的員工,志工的挹注更顯重要,聯合大學共有13個服務性社團、有近千名社員,都是青年志工行動站的成員,校方將協助他們把愛心散播出去。

  劉政鴻肯定青年志工的熱忱,期許青年志工將心比心、關懷別人,讓苗栗成為「志工縣」與「愛心縣」。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人一張小卡片(名片大小),請學生在家裡利用網路上網蒐集招募志工的資訊一則,記載事項包含服務內容、服務時間、招募單位(以學校縣市為主,如台中縣的學校找台中地區的單位)

2.棉繩數條、夾子數個

3.資源網:台灣公益資訊中心(教師可介紹這個網站讓學生認識更多志工招募的訊息)

◎課堂活動

(一)快問快答

1.請學生用最簡短的話語回答「服務」是什麼?或是「想到服務會想到什麼?」,或是曾經在哪些地方看到「服務」二字?

2.歸納學生分享的答案,老師可以簡單為服務下定義,例如:服務就是一種幫助他人的行為,可以服務別人的事項有很多種;有些人的工作性質就是服務別人,像是郵差、警察、服務生;有些人則是不求回報的為他人服務與付出,像是志工媽媽…等等。

(二)服務大家談

1.根據大家快問快答所提到的內容,再請學生想想自己曾經接受別人的服務與服務他人的經驗。

2.教師可以核心圖(從內至外,最內圈代表跟個人直接相關的人,像是服務家人;外一圈,可以擴及鄰居、同學、老師,最外圈則是自己不認識的人或團體)的方式,分別幫學生紀錄「被服務」與「服務他人」的事項。

3.從核心圖的記錄中,幫助學生建立「服務可以從小處做起,從身邊熟悉的人事物擴及更大的社會服務」的觀念。

4.請學生討論並分享,在這些被服務與服務他人的經驗中,有什麼難忘的經驗?像是特別感動?特別難過?為什麼會這樣?在過程中學到什麼?

(三)服務零距離

1.發下「缺志工? 聯大「揪團」挺身相助」新聞文本,請學生閱讀後一起討論新聞重點:

What—新聞在說什麼?
Who—哪些人或團體在新聞裡出現了?
Why—為什麼要讓我們知道這個事件?
How—事件人物用了哪些方法達成他們的目的?
Where—哪裡發生的事?

2.思考參與社會服務或當志工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報紙裡的志工是大學生,那小學生可以當志工嗎?自己可以為他人做些什麼事呢?

3.請學生分享回家完成的資料蒐集,透過大家的分享的資訊,再思考這些服務類別與內容中自己可以為他們做什麼?

4.教師可以在教室外的一面牆壁或壁報上黏上棉繩,再將學生寫的字卡用夾子夾在繩子上,作為班上的志工資料庫,讓經過的人都可以看到這些資訊。也可以請學生回家將這些資訊介紹給親友。

◎延伸活動:

1.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根據所找的資訊擬定班級志工計畫,一個月去一個單位進行志工服務,讓學生有參與社會服務,擔任小志工的機會。

2.或者安排單位參訪,到有志工服務的單位(例如伊甸基金會),去看看這些志工們都在做些什麼?並委請志工分享志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