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資訊教育」重大議題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六年級各版本電腦課本

五、對應能力指標:

5-2-1認識網路規範,了解網路虛擬特性,並懂得保護自己。
5-4-1了解網路犯罪型態,避免誤觸法網及受害。

六、主題:美埃警方聯手 破獲美國最大網路犯罪(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更新日期:2009/10/09 00:05 (譯者:中央社何宏儒)

  (法新社洛杉磯7日電)官員今天表示,美國與埃及的調查人員破獲一宗利用「網路釣魚」手法盜用身份的詐欺案,一案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最大網路犯罪調查行動。

  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指出,今天一早已在全美逮捕33人,而埃及當局至少起訴47名涉案者。

  FBI說,聯邦大陪審團的起訴書共列出53名與詐欺案有關的嫌疑犯。

  當局指出,這個手法細膩的集團盜取數千名受害者的資訊,用來詐欺美國多家銀行。

  當局是在調查兩年之後收網,美、埃兩國官員將調查行動稱為「狙擊釣魚」(Operation Phish Phry)。

  當局在聲明中說,相關調查是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網路犯罪調查最大的一宗。

  今天一早,一系列突襲行動在加州(California)、內華達州(Nevada)、北卡羅來納州(NorthCarolina )展開,有多人被捕。

  起訴書臚列51項罪名,指控所有被告陰謀網路詐欺、銀行詐欺,還有若干被告遭控加重身份詐欺和陰謀電腦詐欺等罪嫌。

八、教學目標:

1.認識「PHISHING」網路釣魚的意涵。

2.瞭解網路釣魚慣用的方式。

3.瞭解保護個人資料的重要。

4.瞭解防範網路釣魚的方法。

九、教學重點建議:

1.老師在黑板寫下「PHONE」,詢問學生什麼意思。

2.老師在黑板寫下「FISHING」,詢問學生什麼意思。

3.老師在黑板寫下「PHISHING」,並提示這個單字是由「PHONE」和「FISHING」結合而成,詢問學生什麼意思。

4.老師公布答案:「PHISING」指的是駭客藉由網路誘騙網路使用者(一般網路是使用電話線路進行連結),獲取個人機密資料,進行犯罪活動。

5.老師將新聞本文影印給學生,並指導運用「5W1H」預先解析新聞——

①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官員)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美國與埃及的調查人員破獲一宗利用「網路釣魚」手法盜用身份的詐欺案)
③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2009年10月7日)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加州、內華達州、北卡羅來納州)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這個手法細膩的集團盜取數千名受害者的資訊,用來詐欺美國多家銀行)
⑥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全美逮捕33人,而埃及當局至少起訴47名涉案者;起訴書臚列51項罪名,指控所有被告陰謀網路詐欺、銀行詐欺,還有若干被告遭控加重身份詐欺和陰謀電腦詐欺等罪嫌)

6.老師講解「PHISING」常用的手法:

①駭客會偽造跟合法機構很類似的寄件人郵址,發送郵件給受害者,要求更新個人資料,如果受害人剛好也有跟這家公司來往,就會信以為真的回信,個人機密資料就此外洩!駭客再利用這個資料登入那家公司,竊取受害人的財產。
②駭客註冊一個與知名公司網站很類似的網址,並仿冒該公司的網頁設計,然後發送郵件給受害者,並在信中附上超連結。當受害者沒有細看網址是否完全無誤就點選進去,接著在首頁進行身份認證,這時個人資料就落入駭客手中。
★駭客利用發信軟體廣發垃圾郵件,所以並無鎖定特定對象,會成為受害者的人,往往是一時疏忽而上當,所以還頗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意味。

7.舉例說明:國泰世華銀行的網站位址是「www.cathaybk.com.tw」,駭客設計一個跟國泰世華銀行網站首頁相仿的網頁,並註冊「www.cathaybh.com.tw」這個偽造的網址,然後廣發垃圾信給網路使用者。由於國內與國泰世華銀行往來的人很多,一定會有人收到信件,如果沒有發現正確網址的「k」被改為「h」,然後就上當點進去,並在偽造的網頁進行身份認證,就會讓駭客取得受害者的個人機密資料,只要駭客以此登入國泰世華銀行的網站,就可以因此轉出受害者的存款。

8.老師詢問學生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要如何防範,或是如何提醒家人注意,並且根據學生的回答,質疑可行性,反問學生。

9.老師說明可能是「PHISING」的徵兆──

①感覺網站有點怪怪的:注意觀察登入網站的程序、使用者身份認證的程序,或是顯示出來的訊息,是否和以往不同。
②重複要求使用者提供個人資料:如果網站要求使用者提供額外的身份辨識,或是個人私密資料,這些資料大部份之前就已提供給銀行做為對照之用,無須再三比對,這時就要小心有可能是陷阱。
③在瀏覽器上看不到「SSL」加密鎖的標識:合法的網站,在要求使用者提供機密資料時,通常都會對該程序進行 「SSL資料加密」的動作。請使用者注意瀏覽器下方是否出現「加密鎖」的圖示,並可在該圖示上雙按滑鼠左鍵,檢查該項「SSL」證明是否真實無誤。
④網址列未出現表示安全網路連線的「https」字樣:當使用者進入安全的網路連線時,網址列應該是以「https//」開頭(多個s字母),而非原本的「http://」。而偽造的 網站一般都不具備 「SSL」安全網路連線的能力,也就是說,即使在要求使用者提供機密資料的網頁上,其網址起始字串仍然是普通的「http://」。
⑤瀏覽器會出現「SSL」認證有問題的警示視窗:如果駭客對具有「SSL」 認證功能的網站進行詐騙時,使用者的瀏覽器會顯示安全認識有問題的警示訊息。建議使用者最好不要忽略這些警告,把握此機會檢查認證,注意其是否為惡意的詐騙網站。

10.總結歸納:或許學生目前不太可能受到「PHISING」的威脅,但是現代人依賴網路的情況普遍,有可能其家人就是駭客撒網的對象,所以藉由課堂上的教學,讓學生回家能向家人宣導,重視個人資料的保密,防範「PHISING」可能的傷害。

11.說明「向『PHISHING』說NO!」學習單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