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有人問大專院校中,最常見的一個錯字是甚麼時,憑藉二十多年的大學教學生涯,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蒞」字,歡迎蒞臨的蒞字。很多時,大專院校學生,都把此字錯寫成「」。其實,字古字通假莅、涖。蒞字屬草(艸)部十畫,但若查筆畫總檢字表,則是十四畫,不是十六畫。從字義來看,蒞字可以省去水旁、省去草字頭,但一定要有「人(亻)」—-沒人怎麼蒞臨呀!

  舉凡有人問新聞界,不論印刷媒介或電視走馬燈字幕(running head)最常見的一個錯字是甚麼時,憑藉多年專業注視觀察,我也能立即指出,是交代的代字—-新聞界每每寫成「交待」,而非交代。

  交代原是彼此相接替之意,而新舊官移交也稱交代。如《漢書˙蓋寬饒傳》:「及歲盡交代,……衛卒數千人,皆叩頭自請,願復留共更一年。」其後,因在交接時,也須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因此,又衍其義為交代。例如,《儒林外史》:「到了任,查點了運丁,看驗了船隻,同前任的官交代清楚。」所以,交代是囑咐、移交、完結(例如說「這樣算是交代了」)和總結說明(例如說「他提到這些,總算交代了」)。至于「交待」卻是接待之意。例如,《三國志》:交待無禮,並致姦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現代中文,已鮮用交待一詞,用「招待」了。

  這樣一對比,交代抑交待就很清楚了。粵語將此詞讀作「交代(音同袋)」有之,更多時候則讀作「交代(音同帶)」,故港澳新聞界在使用此詞時,反而錯誤不多。希望媒介朋友,今後對閱聽眾有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