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師大大傳所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綜合活動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康軒版國小綜合活動三下,第三主題「我會做決定」,第二單元「拒絕誘惑」。

五、對應能力指標:

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4-2-3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並學習抗拒誘惑。

六、主題:想吻出王子?美多名女童吻青蛙染病(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日期:2010-02-03 刊登媒體:中廣新聞 記者:朱克威

  美國最近有多名兒童親吻青蛙後染病,當中以女童為主。由于迪士尼最新動畫電影「公主與青蛙」去年12月在美國上映,因此有媒體懷疑染病兒童可能是模倣電影情節,才去親吻青蛙。

  新華網報導說,自去年十二月以來,美國先後有超過五十名兒童染病,原因是這些兒童親吻了青蛙,患病兒童的範圍遍及25個州。他們都是感染沙門氏菌,並且需要留院診療,而染病兒童大部分為十歲以下的女童。

  英國媒體指出,這次兒童染病事件在迪士尼動畫電影公主與青蛙上映後出現,加上電影有一幕是青蛙被公主親吻後變成王子,因此懷疑病童可能是模倣電影情節。

八、教學目標:

1、辨認童話故事中與實際生活不符的橋段。

2、了解某些創造力和想像力確實為童話故事增添色彩。

3、對於這些童話故事中的「美夢」,僅能抱持欣賞的態度,不能實際施行。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青蛙王子》的繪本。

學生—準備三至五本自己喜愛的短篇童話故事或繪本。

【課程實施】

1、教師利用繪本講述《青蛙王子》的故事。

2、故事講述完畢,請學生發表此故事的主旨,並詢問學生是否相信被公主親吻過的青蛙就可以變成王子。

3、發下「想吻出王子?美多名女童吻青蛙染病」此新聞文本,或利用投影機投影請學生精讀。

4、教師指導運用「5W1H」解析新聞——

①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 (親吻青蛙而染病的兒童)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美國先後有超過五十名兒童因親吻青蛙而染上沙門氏菌)
③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自去年十二月至今)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美國)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 (英國媒體懷疑病童可能是模仿公主與青蛙的電影情節而親吻青蛙)
⑥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新聞中為未提及,教師可反問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因應)

5、請學生發表對於新聞中提及兒童親吻青蛙的看法。

6、教師詢問學生,若將青蛙王子的故事刪掉青蛙因公主的吻而變成王子的情節,整體故事是否還精彩?抑或有其它改編的方式可以兼顧故事精彩度和現實?

7、教師說明,故事中與現實脫節的橋段,為文學作品中想像和創意的發揮,為得是提高故事的趣味和戲劇張力,增加對於讀者的吸引力,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橋段是不能被實踐的。

8、教師補充說明,除了這則新聞之外,之前也有國外的孩童因觀賞哈利波特後,身著斗篷從高樓躍出而身亡。因此,請學生於觀賞童話故事之際,必須要能夠解讀其中與現實不符的橋段,避免自己因盲目的模仿後而帶來不良的後果。

9、教師發下「大家來找碴」學習單,請學生從自己攜帶的故事書或繪本中找出與事實不符的五點,並記錄於學習單上。

10、記錄完畢後,請與同組同學互相分享,每組各選出三點上台與全班同學分享。

11、課程結束前,教師強調學生在觀賞故事時,務必要保持耳聰目明的閱讀能力,倘若自己無法判斷故事情節的真或假,務必尋求成年師長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