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一、配合年級、科目:全年級學童皆適合,可配合數學領域。
二、遊戲所需準備的材料:本週報紙、紙、筆。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找找新聞中的兒童樣貌,讓孩子尋找報紙新聞中是否有跟自己背景相像的、同齡的兒童。一般來說,報紙新聞中的兒童背景較單一且兩極,讓孩子知道報紙中缺乏兒童觀點,想想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首先帶孩子瀏覽報紙中的所有新聞(可以先從孩子有興趣的版面開始),找所有關於兒童的新聞,並做紀錄(低年級兒童家長可請孩子口述,家長代為記錄):
類別
版面
|
新聞事件大要
|
年齡
|
年級
|
其他(如家庭背景、、專長表現)
|
小計
(各類別則數)
|
以哪一種兒童形象為主?(各類別)
|
運動
|
|
|
|
|
|
|
娛樂
|
|
|
|
|
|
|
生活
|
|
|
|
|
|
|
地方
|
|
|
|
|
|
|
社會
|
|
|
|
|
|
|
要聞
|
|
|
|
|
|
|
2.跟孩子討論:
(1)哪一個版面的新聞中,最常提到兒童?
(2)報紙新聞中最常見的兒童形象為何?
(3)有像自己的兒童嗎(包括年齡、表現、生活等)?
3.引導孩子認識:報紙因為新聞價值之故,通常呈現的兒童面貌較為單一,不是來自於較為特殊的家庭環境(如社會版的單親家庭、問題家庭),就是有較為特殊的表現(如在某學科表現突出)。即使在電視新聞也有類似的情況。在這樣的狀況下,孩子很難在媒體中找到跟自己相像的兒童,缺乏適當的角色模範與認同對象;當然,也極度缺乏孩子們的發聲管道,成人也難以瞭解現代兒童的想法與需求。
4.跟孩子一起想想可以如何解決?鼓勵孩子觀察生活中需關注的事情、對於同儕間的普遍現象、熱烈話題的看法,投稿至「國語日報」,或將個人想法發佈於網誌等等。
5.同樣的作法也可運用於電子媒體(如電視、電影),跟孩子一起在電子媒體中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