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師大大傳所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南一版國小社會五上,第二主題「台灣的自然環境」,第一單元「台灣的地形」。
翰林版國小社會五上,第二主題「台灣的自然環境」,第一單元「山海之歌」。
康軒版國小社會五上,第二主題「自然環境」,第一單元「海岸與島嶼」。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1了解不同生活環境差異之處,並能尊重及欣賞其間的不同特色。
1-3-3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六、主題:女王頭繼承人 命名俏皮公主 風化蕈狀岩崩落 似年輕女王頭(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日期:2010/4/1 刊登媒體:台視新聞 記者:蔡志恆
野柳著名的景點女王頭,現在有接班人了,今年一月一個蕈狀岩因為風化,崩落一大塊,形狀神似女王頭,脖子也沒有像女王頭被風蝕後那麼細,看起來更年輕更俏皮,頭部還綁有一個髮髻,遊客投票幫他命名,叫俏皮公主,讓遊客多了一個拍照景點。
一群國中生與俏皮公主合照臉部遙望著女王頭的方向,頭髮俏麗的綁著髮髻,看起來比女王頭更加的年輕,她就是俏皮公主,野柳地質公園新的景點,讓遊客嘖嘖稱奇。
我們讓女王頭與俏皮公主比一比,女王頭高3米6,頸圍136公分,俏皮公主高4米,頸圍260公分,整個塊頭足足比女王頭大一號。
俏皮公主本來是一個蕈狀岩,今年一月份因為風化,左右各崩落一大塊,看起來就像是年輕時的女王頭,但更加活潑俏皮,園方經過遊客投票,最後定名為俏皮公主,讓遊客又多了一個拍照景點。
女王頭不敵風化,斷頸是早晚的事,園方只能盡力保護,現在自然形成俏皮公主,就像是女王頭在挑選接班人一樣,讓園方覺得不可思議。
八、教學目標:
1、認識蕈狀岩。
2、認識台灣東北角因風化和侵蝕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質景觀。
3、了解大自然造物之妙,進而能身體力行保護台灣自然資源。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台灣地圖以及新舊女王頭、燭台石、薑石、壺穴、豆腐岩等等東北角野柳地區特殊地景的圖片。
學生—請查閱野柳風景區的特殊地景相關資料。
【課程實施】
1、教師詢問學生是否實際參觀過野柳的特殊地質風景,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類?並請大致描述一下該地質風景的外貌。
2、教師詢問學生,在這些野柳地質風景中,有一類最近在尋找接班人並為接班人命名,是哪一種特殊地形呢?
3、發下「女王頭繼承人 命名俏皮公主 風化蕈狀岩崩落 似年輕女王頭」此新聞文本,或利用投影機投影請學生精讀,並請參觀過女王頭的學生於黑板上畫出女王頭的樣貌。
4、教師請學生針對新聞中的相關問題發言。
①新的女王頭被命名為什麼?(俏皮公主)
②新舊女王頭的高度和頸圍相差多少公分?(高度相差40公分、頸圍相差124公分)
③為什麼舊女王頭有斷頸的危機?(因為風蝕作用關係)
④新舊女王頭又可稱為什麼岩?(蕈狀岩)
⑤蕈狀岩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因為形狀像菇類因而得名)
⑥蕈狀岩為什麼會頭大脖子細?(因為蕈狀岩柱的上層是含鈣質的砂岩層,比下方的岩層較堅硬,在同樣的海水波浪、季風及烈日等共同因素作用下,發生了差異侵蝕,上方鈣質的砂岩層較耐侵蝕,而下方的岩柱較容易被侵蝕,久而久之,形成上粗下細的蕈狀岩【可利用黑板上的女王頭圖案協助講解】)
5、教師講解,女王頭的生命過程歷經四個時期,無頸期、粗頸期、細頸期、斷頭期,隨著頸圍逐漸縮小,一旦無法負荷頭部重量,就可能斷落。
註:①無頸期→海水沖刷、侵蝕四周的砂岩,這時蕈狀岩的頭部已幾乎全部露出,嵌在沙岩上,頸子幾乎還沒成形。
②粗頸期→地殼逐漸抬升,海水沿著頭部下方的砂岩侵蝕,於是出現和頭部等粗的頸子。
③細頸期→地殼繼續上升,將蕈狀岩抬離水面。此時,海水對蕈狀岩的直接侵蝕力減弱了,由空氣中的濕鹽分,開始侵蝕,於是頸子越來越細長,同時頸部也被磨小了。
④斷頭→在濕鹽分夜以繼日的侵蝕下,蕈狀岩的頸子越來越細,一旦頸子承受不了頭部的龐大重量,就會斷裂,結束蕈狀岩的ㄧ生。
6、請學生猜猜看,除了大自然的風蝕之外,還有什麼因素會加速女王頭的斷頸(風蝕、地震、颱風、人為觸摸和惡意破壞)
7、因此,教師呼籲,若有機會至野柳風景區參觀,千萬不要動手觸摸。
8、請學生分組合作,就女王頭形成的四個時期,畫出連續的四格漫畫,表現出女王頭從最初無頸期到最後斷頭的生命歷程。完成後請各組上台介紹,並票選表現最佳的一組,可獲得教師準備的獎品。
9、除了女王頭之外,野柳還有許多特殊的地景景觀,請學生就所查閱的資料將這些景觀介紹給其他同學,教師從旁協助補充。
10、課程結束之前,教師告知學生這些野柳美景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大自然力量孕育,得來不易,並建立學生對於自然風景的正確欣賞和保護觀念。
參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