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 陳薇如老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翰林版社會領域六下,第四單元「永續經營地球村」,第五課「全球問題大追擊」。
康軒版社會領域六下,第三單元「全球化時代」,第四課「環境課題」。
南一版社會領域六下,第三單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第一課「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五、對應能力指標:

7-2-2辨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並能愛護資源。
9-1-3舉出重要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9-3-4列舉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並提出問題解決的途徑。

六、主題:廢棄藥隨意丟 大漢溪抗生素濃度超標7500倍(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中廣新聞網/林麗玉

  如果家裡有過期的藥品,你都會怎麼處理呢?相信許多人的回答,是沖到馬桶裡,或是乾脆丟在垃圾桶丟掉,一份根據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郁真的研究發現,大台北地區的大漢溪流域,測得的抗生素最高濃度達75ppb,為歐盟制定的環境風險評估標準0.01ppb的七千五百倍,甚至新店溪也被同時檢測出止痛藥、雌激素,連咖啡因都有,台北市衛生局簡技姜郁美說,而現代的淨水及污水處理系統,對於分解常用的藥品,其實成效有限,例如抗生素、避孕藥、更年期婦女服用的荷爾蒙補充藥品、降膽固醇藥、鎮靜劑及抗癲癇藥等。以美國為例,典型的污水處理廠、污泥中共計可以檢出30種內分泌干擾物質,不過對內分泌干擾物質的去除率,約為70%,藥品會殘留在淨化後的水中,而含藥化學物質也會循環被送入居家飲水系統,人類也會因為長期飲用含微量藥物的水,影響身體健康。

  甚至之前也有台北市藥師公會 調查民眾處理廢棄藥品的方式,高達61.5%民眾對於廢棄不用的藥品,會將藥物丟垃圾桶,4.3%的民眾會將藥水類沖入馬桶,2.9%民眾會將藥品轉送親友,顯見民眾對於廢棄藥品的處理,欠缺正確的回收觀念,甚至有的民眾知道藥品要回收,卻不知道要回收到哪裡?為了建立民眾正確的廢棄藥物回收觀念,台北市衛生局從今年4月2號開始,已經在台北市175處社區藥局、51處醫院藥局設有藥品回收站。而這兩個月的回收成效,一共回收了1千多公斤固體廢棄藥品;液體廢棄藥品166公斤、針具回收 140公斤,一共回收了1534公斤的廢棄藥品,衛生局長邱文祥說,回收來的廢棄藥品,發現以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治療藥品最多,其次為非處方藥、感冒止痛藥、及腸胃用藥。正因為世界各國對廢棄藥品與過期藥任意丟棄,所造成的污染擔憂不已,台灣尤其是台北市,開始重視廢棄藥品的處理,而除了有效回收,避免廢棄藥品流入河域,污染河川魚類、甚至是人體健康。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堂實施:

1.課堂開始,老師請學生分享自己生病、看醫生及吃藥的經驗。

2.接著請學生思考,如果藥沒有吃完,或是已經過期的藥,自己或是家人會怎麼處理的呢?教師可列出「直接丟垃圾桶」、「用馬桶沖掉」、「送給親友吃」及「其他處理方式」等四種選項,並將全班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作簡單的百分率統計圖。

3.教師請學生思考,這些藥品裡的化學成分,如果直接或間接污染了河川,有沒有可能最後還是進到你我的身體裡呢?

4.教師以投影方式揭示新聞文本或是發下影本帶領學生閱讀,並找出該篇新聞透露出的幾項訊息:(以下為建議提出討論的項目)
(1)大漢溪抗生素濃度超標7500倍。
(2)現代的淨水及污水處理系統,對於分解常用的藥品成效有限,藥品裡的微量成分仍會透過飲用水回到人類的身體裡。
(3)沒有吃完或是過期的藥品可以透過回收的管道加以處理。

5.教師以上三點,再提出進步一的小細節請學生在新聞中找答案:
(1)新聞中所謂的「超標7500倍」是指超過什麼標準7500倍?
(建議答案:根據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郁真的研究發現,大台北地區的大漢溪流域,測得的抗生素最高濃度達75ppb,為歐盟制定的環境風險評估標準0.01ppb的七千五百倍。)
(2)淨水及污水處理系統如果沒辦法將藥品成分去除,會有什麼影響?
(建議答案:含藥化學物質也會循環被送入居家飲水系統,人類也會因為長期飲用含微量藥物的水,影響身體健康。)
(3)藥品的回收管道有哪些?
(建議答案:以臺北市為例,臺北市175處社區藥局、51處醫院藥局設有藥品回收站。)

6.教師請學生就這三個細項作思考,評估新聞中所寫的內容是否可信?
(1)藥品如果丟到垃圾桶裡後,裡面的成分有可能污染河川嗎?
(思考方向建議:垃圾處理的方式大約有焚化、掩埋、再利用三種方式,其中掩埋的方式,垃圾掩埋場裡的垃圾可能經由雨水沖刷,將其中的成分帶進河川中,再經由自來水系統送到家中,最後被人類飲用。)
(2)淨水及污水處理系統真的沒辦法將這些成分去除掉嗎?
(思考方向建議:有可能,否則世界各國不會對廢棄藥品與過期藥任意丟棄所造成的污染擔憂不已。而且化學藥品殘留的問題很常見,就像洗碗時用的洗碗精,如果沒有沖乾淨,會殘留在碗盤上,下次用餐的時候,就被吃到人體裡;洗衣服時用的洗潔精,如果沒有徹底的沖乾淨,衣服摸起來也會滑滑的,甚至沖乾淨了,也可能會殘留螢光劑之類的化學成分。自來水的來源是水庫的水經過處理之後,再傳到家中供人使用,而水庫的水是來自河川,如果河川被污染了,這些污染的物質最後進入人體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3)新聞中提到:臺北市175處社區藥局、51處醫院藥局設有藥品回收站。到底是哪些地方呢?
(思考方向建議:「臺北市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名單,可至透過四種管道搜尋:

A.臺北市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網址

B.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

C.臺北市藥師公會網站

D.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7105,詢問專門人員

7.教師請學生思考,廢棄藥品回收這個小動作,能對環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自己又能做哪些事情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付諸行動:

1.進入「臺北市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網址,搜尋自家附近或是家人平時通勤上下班時會經過的回收點有哪些,將5至10個回收點的地址抄錄下來。

2.蒐集家中的空塑膠罐,製作簡易的宣傳單貼在罐子外頭,提醒家人將過期或是不要再吃的藥品集中放置,待假日時,協同家人一同前往離家最方便的回收點將這些居家廢棄藥品放置在正確的地點,為環境衛生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