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40-80分鐘

三、結合領域: 健康與體育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本活動無直接相關對應之教科書內容,建議可作為「飲食與健康(運動」之教學補充活動,適用年級4或5年級。

五、對應能力指標:

2-2-4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
1-2-3體認健康行為的重要性,並運用做決定的技巧來促進健康
2-3-4以營養、安全及經濟的觀點,評估家庭、學校、餐廳、社區商店所準備和販售餐點的合適性,並提出改善的方法

六、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均衡飲食能幫助身體各方面的良好發展,而對於現代人多為外食與速食的情況之下,盡可能多食用蔬菜水果有益健康。每天適度水果的好處不在話下,然而為求便利多數人會考量以飲用果汁來替代,「吃水果」的形式雖然改變了卻不表示相同的營養效果也同樣能替代,甚至可能只是喝進了過多的糖份。因此本教學活動希望藉由實際體驗的方式,讓學生瞭解水果、果汁與加工果汁的差異,並且結合生活的探查去看看市面上販售的瓶裝果汁含哪些原料,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購買瓶裝果汁的經驗中是哪些因素影響了自己的選擇,而更一步的作法是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將這一連串的觀察、記錄與反思的結果以不同的形式(班報、文章、傳單、影片、部落格等)得以被更多人知道。本教學活動有教學目標:

(1)瞭解自身的消費選擇會受到包裝的影響      

七、主題:果汁不能取代水果營養 且易過量(可連結

八、新聞來源及本文:果汁不能取代水果營養 且易過量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專題報導

  天天吃水果的好處毋庸多言。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陳淑美建議,民眾不妨把水果當點心吃,可避免下午茶再吃其他零食、甜點或麵包解饞,增加熱量。

  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賴秀怡則建議,民眾日常吃水果應多變化,別只單一吃某種愛吃的水果,建議民眾不妨時常變換水果種類與顏色,有助攝取更多元的營養素。另有很多人因忙碌,會吃綜合維他命等保健品取代水果,賴秀怡強調這種做法不正確。

  而為了方便,很多人有喝果汁取代吃水果的習慣。但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賴秀怡提醒,市售果汁並無法取代吃新鮮水果的價值,民眾盼藉喝果汁補充水果營養,小心容易喝過量,尤其是糖尿病患或尿酸高患者,更需特別留意。除此,超商賣的號稱新鮮蔬果的瓶裝果汁,其實只能稱為含糖飲料,不能補充到民眾吃鮮水果的營養價值。

  賴秀怡指出,一般來說,一○○-一二○㏄的柳橙汁,就等於一份水果的份量,因此民眾用喝果汁取代水果,以一杯五○○㏄的果汁下肚,就等於一次吃掉五、六顆(份)的水果,民眾盼藉喝果汁取代吃水果,需小心有糖分攝取過量問題,尤其是有糖尿病或尿酸患者,因過多的果糖恐影響尿酸排泄,更需特別留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陳淑美也說,一般來說,民眾一天的蔬果建議量約兩、三份,但若喝果汁,一杯五○○㏄果汁下肚就約吃下五、六顆的柳丁份量,很輕易就會讓民眾當天水果攝取過量,需特別注意。

  且用果汁取代吃水果,不只有喝過量問題,營養師賴秀怡指出,吃新鮮水果,因是連著纖維質一起下肚,營養素比喝果汁還得好,除此,打的果汁若放太久,也有氧化等問題,因此不建議民眾用喝果汁取代吃新鮮水果,但偶一為之倒是可以。

  賴秀怡也提醒,市售很多標榜新鮮蔬果的瓶裝飲料,但其實這些都是能算是含糖飲料,比現榨果汁還不如,呼籲民眾更不能用喝瓶裝飲料充當水果補充。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數組水果圖片、天然果汁、與加工果汁,例如西瓜汁,則須準備西瓜圖片、原汁西瓜汁以及市售瓶裝西瓜汁,以此類推,如教師教學方便的話水果以實體尤佳。(建議:西瓜汁、檸檬汁、葡萄汁、蘋果汁、柳橙汁…等)

2.免洗試喝杯多個

3.請每位學生準備一瓶自己常買或喜歡的市售瓶裝果汁(空瓶即可)

◎課堂活動

【水果-果汁配對挑戰賽】

1.活動進行方式:教師將準備好的水果與果汁在教師中分桌陳列,如下所示:

1:天然果汁(由新鮮成熟果實直接榨出未經稀釋發酵的純果汁)
2:加工果汁(添加人工香料)
3:水果實體或圖片

2.分派學生進行下列體驗:

①品嚐組(矇眼進行)-分別喝天然與加工果汁,比較喝起來有什麼不同的口感,並且分別判斷是什麼果汁、哪一杯是天然或加工,由教師記錄於黑板。
②嗅味組(矇眼進行)-分別聞2種果汁,比較聞起來有什麼不同的味道,並且分別判斷是什麼果汁,哪一杯是天然或加工果汁,由教師記錄於黑板。
③觀察組-分別觀察2種果汁的顏色,比較色澤上的差異,也可觀察有些天然果汁較為濃稠,分別判斷2杯果汁的真實身份,由教師記錄於黑板。

3.體驗活動結束,教師公布正確答案,請判斷錯誤的學生回想原因並提出可能的因素。(這個分享不在計較選對答案,而是希望學生能察覺部分果汁確實難以辨別天然或加工。)

4.也可請學生分享與討論不同感覺經驗之下自己喜歡哪一種果汁,為什麼?

5.教師可總結說明,市售的果汁中常標榜「100%」「天然」「新鮮」,利用特定的製作過程,添加人工香料的方式來使得果汁變得好喝,但是健康與營養價值有待商榷。

【果汁金金看】

1.教師在台前擺放幾瓶不同包裝的加工與未包裝的天然果汁,讓學生輪流上前觀看,並票選自己最想買的一瓶果汁。

2.公布票選結果,讓選擇得票數最低與最高果汁的學生來說明自己的考量因素。教師說明:我們的消費選擇會受到外包裝的影響,如學生持不同的意見,鼓勵他們發言。

3.再請學生將事先準備的瓶裝果汁置於桌上,引導學生藉由觀察,思考以下問題:

①為什麼喜歡或常買這一瓶果汁(便利性、好喝、習慣性、外觀佳、營養…等)
②挑選果汁時考量的內容(期限、外觀包裝、名稱、原料物、包裝說明)
③每一瓶果汁都有不同的包裝宣言說明,例如富含36種維生素、一天所需一瓶補齊…等,如果少了這些說明,你會如何挑選果汁?
④仔細看,整個果汁包裝外盒哪些最吸引人注意(名稱、宣言)?哪些常被忽略(果汁含量)?

4.發下「果汁不能取代水果營養 且易過量」新聞與網路文章「教你挑選真正健康的純果汁」文本作為課後閱讀資料。

◎延伸活動

1.市售果汁校園訪查活動紀錄:讓學生請其他班級學生來體驗純果汁與加工果汁的差別,並且訪問大家買市售果汁時受哪些因素影響,學生將結果記錄下來,完成一篇報導。

2.果汁達人活動:讓學生使用純果汁、濃縮還原汁、各式不同食品香料或添加物…等來調配果汁,盛裝於容器內,自行設計包裝內容與記錄原料配方與比例,邀請別班同學來品嚐,同學品嚐後猜測這杯果汁的原料,再由果汁達人揭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