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泥馬  
  
  草泥馬是中文國罵「操你媽」的諧音,與「河蟹」(和諧)一辭皆是針對中國官方箝制網際網路言論而流行。其形象借「羊駝」為代表,此外還發展出許多相關內涵,包括「草泥馬之歌」、草泥馬產地「馬勒戈壁」(媽了個逼)等。然而,草泥馬的生存受到河蟹的威脅,草泥馬的戰鬥,象徵了中國網民如何脫困於政府對網路言論的箝制。中國知名部茖客isaac 用「時庫」來追溯「草泥馬:新漢字」的創造過程。【註一】

言論控制與網路翻牆

  中國對網際網路發展迅速,至2009年上網人口已達三點八四億,是世界上網路人口最多的國家。然而,中國對網路的控制日趨嚴密,並延續了對傳統媒介的控制,以1996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為基礎,在基礎技術方面,規定必須經過國家提供之通道與國際網路聯繫;內容上,經營公開網路資訊者,要向國家申請或備案,實質上是一種「許可證」制度,2009年擴及各項網路影音服務;進一步,在新聞資訊方面,只能引用中央及省一級媒體為來源,並且不能自主編採新聞。對於某些媒體則列為違法來源,如《南方都市報》等。也要求編輯們進行「自我審查」,違者以記點制,執照可能被撤銷。法規之外,官方的主動監管,有權主動關閉網站或直接停止伺服器。此外,官方也要求網站聘請專職人員司「輿論引導」工作。【註二】

  「草泥馬」對抗「河蟹」行動,網民透過「翻牆軟體」突破官方控制。主要透過「加密代理」技術,連結至為進行審查之第三方(將IP位址代理為非中國境內),程式也越趨簡便,只要執行而無需更改任何瀏覽器設定。目前幾個流行的翻牆軟體有「無界瀏覽」、「花園軟體」、「世界通」、「自由門」等,約有七成翻牆網民使用。【註三】無界瀏覽由美國矽谷極景網路公司創立;花園軟體提供者為一非營利組織,自由門由動態網公司提供,兩者成立背景與法輪功學員相關,同時提供被官方封鎖新聞資訊,包含大紀元時報、美國之音等媒體,後者帶有較強烈異議色彩。【註四】

  中國官方大力控管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然而網際網路無所不在,使用者眾,以個人式言論達成「草根革命」,對抗官方箝制,爭取言論自由,草泥馬運動仍在持續中。(記者/顧佳欣 整理)

延伸閱讀:

【註一】
1.維基百科:草泥馬
2.A Dirty Pun Tweaks China’s Online Censors, New York Times

3.探索一個新漢字的傳播途徑

【註二】
1.胡泳(2010)。〈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管制〉,《新聞學研究》。103: 261-287。
2.溫雲超(2009)。〈「我們的意志是樂觀的」:中國另類傳播的生機就在夾殺中〉,《新聞學研究》。99: 241-266。
以上皆可自新聞學研究網站下載

【註三】
大陸網民:中國翻牆網民狀況調查

【註四】
明報:美國千萬元助翻牆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