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臉書(Facebook)和谷歌(Google)的網路公司,近來在德國不斷受到批評,政府也開始關注網路公司處理使用者資料的方式;現在更因擔憂年輕族群在網路上洩露的資訊,計畫教導學童如何避免在網路上透露過多的個人資料。

  在德國有將近2百萬名年輕族群使用臉書(Facebook),且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和朋友裸泳、在派對上昏倒的照片張貼在臉書上。然而如此輕率地對待個人資料有其風險,畢竟潛在的雇主也知道如何使用社群網站。

  現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North Rhine-Westphalia) 政府,也發現了年輕族群並不清楚在網路上洩漏個人資料的危險性,計畫教導學生如何應對網路,或臉書、推特(Twitter)等社群網站。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媒體教育部長施瓦爾迪倫(Angelica Schwall-Düren),在接受地方報〈西德綜合報〉(WAZ) 8月5日的專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告訴學生們,網路不僅提供了機會,還需瞭解其風險,如此在面對數位媒體時才能保有自主性」;並接著說明「許多年輕人沒有察覺自己在網路上透露的資料有多詳細」,「兒童需要知道未來的雇主和朋友都可在網路上跟蹤他們的數位足跡,而有些紀錄可能對其專業、私生活有負面影響」。基於對個人隱私的擔憂,類似臉書的社群網站在德國其實備受爭議。

  施瓦爾迪倫並強調,年輕族群應學習在觀看新聞時保持批判性,「許多人看到電視或網路上的新聞就相信了」,並聲明自己不使用推特或臉書等社群網站。

  為了凸顯這個問題,媒體部表示將在校園內推動所謂的「媒體素養駕照」,讓學生培養面對媒體時的負責態度。然而,德國教育學術工會(GEW) 卻感到憂喜參半,「引導學生使用新媒體、在其中有合宜的表現,已是每天基本的課題」德國教育學術工會地方分會長 舒爾特 (Michael Schulte) 說道,然而他也發現當面對新媒體時,與他同輩的教師與學生間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則教師可能還不具備推展新計畫所需的必要工具與資源。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政府媒體部發言人 霍夫曼(Beate Hoffmann)表示,待州政府夏季休會結束並決定新媒體素養「駕照」的範圍、形式與內涵,就會組成跨部會的研究團隊,以研議幫助兒童適應數位時代的確切方法。事實上,北萊茵-威斯特法倫政府亦可借鏡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作法:州內30間小學於2009年秋天已開始前導活動,先教導學童認識不同的媒體,以增強面對媒體時的獨立自主性。

  (林佳儀/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