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師大大傳所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自然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翰林版國小自然六下,第三主題「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第一單元「生物與棲息環境」。
康軒版國小自然六下,第三主題「生物與環境」,第一單元「生物生長的環境」。
南一版國小自然五上,第三主題「植物世界」,第四單元「環境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2-3-2-1 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有許多種。
六、主題:台灣油杉解析/設產房 搶救瀕危植物
日期:2010/05/31 刊登媒體:聯合報 記者:曾懿晴
保育樹種台灣油杉受限於授粉不足、氣候變遷、分布距離遙遠等問題,造成少子化現象。農委會林務局羅東林管處9年前透過扦插、種子育苗等方式培育油杉幼苗,日前羅東林管處向林試所「取經」,透過人工授粉,成功讓台灣油杉開花結果。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處長林鴻忠表示,9年前林管處在四堵苗圃復育台灣油杉,採集天然授粉的油杉種子,經處理發芽後培養,但採到的天然種子因近親繁殖,多半為空包彈,「無法成功長成小苗。」
林鴻忠指出,扦插育苗是將一年生的台灣油杉枝條剪下後,置放於溫室培養土中,控制適合油杉生長的溫度、濕度,再從溫室移至室外,適應外界環境後再拿到野外栽植。過去羅東林管處培育了350株幼苗,今年透過林試所新開發的人工授粉方式,成功提高台灣油杉種子發芽率。
林鴻忠表示,由於台灣油杉天然授粉結實率極低,羅東林管處規畫兩公頃土地,盼未來將栽種成林的台灣油杉孕育成樹種「產房」供採種,估計約能栽種900棵台灣油杉,作為培育台灣油杉幼苗的搖籃。
八、教學目標:
1、認識台灣油杉及其面臨的危機。
2、認識台灣油杉的保育過程。
3、建立對稀有/瀕臨絕種動植物懷抱保護之心。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老師-
準備台灣油杉相關資料(可參考http://www.taconet.com.tw/yungtaichen、http://www.gio.gov.tw/info/ecology/Chinese/plant/LowPlant/LowPlant11.htm、http://www.mdnkids.com/nature/index1.asp )。
學生-
(1)已在先前課程中具備植物如何繁殖的知識。
(2)準備一種自己喜歡的台灣稀有/瀕臨絶種植物資料(圖片、生長地、成長過程、面臨絶種命運之原因)。
【課程實施】
1、教師介紹台灣油杉基本資料,如名稱由來、生長地、莖、葉、花、果實的樣貌等等,並搭配圖片講解以加深學生印象。
2、教師介紹台灣油杉為台灣的稀有植物,恐有消失的危機。
3、教師發下「台灣油杉解析/設產房 搶救瀕危植物」該新聞,或利用投影之方式請學生詳讀。
4、利用「5W1H」的方式來解析新聞,教師並提供相關題目以加深學生印象:
①WHO—這則新聞的主角是誰?(台灣油杉、農委會林務局羅東林管處)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羅東林管處成功提高台灣油杉種子發芽率,並計畫規畫兩公頃土地栽種900株台灣油杉成為「台灣油杉產房」,供採種和培育之用)
③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今年)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羅東林管處)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台灣油杉受限於授粉不足、氣候變遷、分布距離遙遠等問題面臨少子化現象)
⑥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以新開發的人工授粉方式來提高台灣油杉的種子發芽率)
5、新聞閱讀完畢,請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①台灣油杉可以用怎樣的方式繁殖後代?
②為什麼羅東林管處要費盡心力進行台灣油杉的保育活動?
③你覺得該不該對這些稀有/瀕臨絕種的動植物進行保育活動?
④保育稀有/頻臨絶種動植物的目的是什麼?
6、透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帶出「食物鏈」和「物種多樣性」的概念,讓學生了解,每一種大自然的生物都有其存在生物圈的重要性,如果其中一種消失了,會影響生物圈某部分的平衡;並且,生物在繁衍後代時,需要差異度較高的基因,才能讓生物適應多變的生活環境,繼續存活下去。
7、請學生上台介紹自己所查閱的其它台灣稀有/瀕臨絕種植物,若有其他同學重複查閱,則請其他同學補充第一個同學的言論。
8、課程結束前,教師再次強調保育動植物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今日課程中所提到的稀有/瀕臨絶種植物,可建議父母利用假日帶全家一同欣賞這些珍貴的植物,讓學生從認識植物開始,進而養成愛護之心,但切記在遊覽這些植物棲息地時,不要遺留人為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