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從非洲烏干達來的孤兒「Watoto兒童合唱團」(Watoto Children’s Choir)成員為籌募捐獻、建立更多收容父母親因戰亂或罹患愛滋病過世而成為孤兒的「兒童之家」,於今年八月中旬來到台灣做為期三週的巡迴表演。看到這群孩子在電視上用國語高唱「感恩的心」的新聞畫面,我決定為「下課花路米」製作一集與兒童人權相關的內容,卻意外挖掘出另一個更有意思的主題:媒體如何「再現」非洲。

  當全世界的電視台及報紙幾乎完全仰賴通訊社的供稿來報導國際新聞,鮮少派駐本國記者做第一手的採訪、報導時,路透社、美聯社這些西方通訊社「報甚麼」、「採訪了誰」便成為我們天天看的國際新聞,包括非洲的消息。在國人的印象中,非洲是天災、人禍、愛滋無盡大地的代名詞,採訪了十幾位國小同學,原本以為會有一些有趣、另類的答案,卻僅有兩個男生回答「有許多野生動物」,在聽多了「沒有東西吃」、「愛滋病很嚴重」這類回答,我認為「不該是如此一面倒的」,便開始從網站、部落格找尋「不一樣」的報導。我發現,有台灣商人在部落格驚呼:「非洲比我想像的好一百倍!」烏干達記者Andrew Mwenda在一篇演講中批評:「媒體報導非洲絕望,無助,以及沒有希望的畫 面,在在告訴我們有關非洲的真相,全都是事實,然而,媒體沒有告訴我們全部的真相:雖然絕望、內戰、飢餓,還有飢荒,是非洲現實生活中的一部份,但現實生活並不是只有這些,這些只是現實生活中最小的一部份。」

  那麼為什麼媒體專門報導壞消息呢?十一月三日下午六點,公視「下課花路米」節目,不僅要告訴你關於國際新聞你所不知道的二三事,還會實境呈現Watoto兒童合唱團師生排練、正式表演、在巡迴演出途中補上數學課,與媒體、台灣小學生互動的情形,看到不一樣的「非洲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