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縣新店市北新國小張嘉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六年級上學期康軒「一、活力無限 溝通無界 第5小單元 化解衝突」
五、對應能力指標:
6-2-4-4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與理性的情緒表達,認識壓力。
六、教學目標:
1.體驗照片因排列順序的不同而影響事件發展結果
2.知曉媒體運用移花接木技巧製造假新聞事件
3.明瞭新聞講求真實、客觀、中立的重要性
4.知曉可以透過媒體哪些形式以積極表達聲援行動
5.知曉媒體在面對不理性效應所該負有的社會責任
七、主題:扯! 央視報導楊淑君事件 竟移花接木 混淆視聽
八、新聞來源及本文:(可下載)
報導日期:2010/11/21 10:43 媒體名稱:今日新聞【NOW NEWS】
中華隊跆拳道好手楊淑君比賽前,在攝影機見證之下先把電子襪上的感應貼片撕下來,但中國中央電視台竟將畫面移花接木,把取下「兩片」的動作並非放在前面,還報導「在比賽中被發現才拿下來的」,此舉再度引發台灣網友眾怒,直喊台灣應該要有所動作,勿再讓中國混淆視聽。
央視播放比賽畫面時,居然把拿掉感應片的動作放在之後,取而代之的是進入比賽的情形,加上主播說明的邏輯明顯與事實不通,讓這則新聞完全塑造出楊淑君是在比賽中,被發現腳上貼有感應裝置,直到被仲裁委員看到後才將之撕下,把中國大陸觀眾帶進楊淑君作弊的誤解裡。
這段影片被放在網路之後馬上引起熱烈討論,有人說「挖賽,超會剪片,這種媒體已經夠鬼扯,更鬼扯的是還有人想相信」,也有人說這是「山寨版實況」,更有人表示,「造假的新聞影片還攻PO上來,最好是無神論者,不然死了準備接受地府的審判。」
除了央視之外,某些陸媒也出現立場傾斜的情形,事發當天,中國新浪網便寫道,「楊淑君的眼淚不值得同情,因為她首先作弊,違背公平競賽原則企圖獲益。」最後少了楊淑君而順利拿下金牌的吳靜鈺還說,裁判有警告過楊淑君,但她還是違規,比賽不應有僥倖心理。這番引戰言論,也被網友批得體無完膚。
楊淑君將於22日晚間6點55分返台,已經有網友號召「萬人接機」活動,要讓跆拳道「漂亮寶貝」知道台灣有這麼多人挺她。另外,政府也拉高危機處理層級,總統馬英九已指示行政院長吳敦義,希望楊返台時,能由吳揆或是副院長陳冲到場接機。
九、教學重點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上網器材、新聞數則。
(二)、課程實施
【一:引導活動】10’
1.將四張照片依序播放,詢問學生如何詮釋照片中發生的故事。
照片下載
2.老師上網查詢「貝克漢帶兒看NBA 小兒子臨場加演霹靂舞(圖)」之網頁http,分享照片故事。
只有3歲的克魯斯,先來個側手倒立,最後更倒立轉頭,霹靂舞功深厚得令其兩位哥哥都看得目瞪口呆。二哥羅密歐見弟弟跳得興起亦加入舞團,在旁邊做蜈蚣爬。克魯斯這場即興表演為在場觀眾帶來無限娛樂,在旁的父親亦露出心滿意足的樣子。克魯斯那麼可愛,難怪特別得到貝克漢姆疼愛,不時抱他在膝上,又與他親嘴。
克魯斯同場加映霹靂舞表演後,三個兒子繼續乖乖地坐在父親旁邊欣賞賽事,但當貝克漢姆離座補充飲料時,三只『猴子』便造起了反來,拿起大會提供的吹氣棒展開激烈混戰,玩得不亦樂乎。最後他們回復相親相愛,布魯克林抱著克魯斯,盡顯大哥風范。當父親回到座位時,三個又十分識做地哄父親,爭著與貝克漢姆親熱,場面非常溫馨。
3.與學生討論上述照片放置的順序不同,對於故事發展的詮釋有何差異。
例:將照片2放置於照片3前,很容易讓人誤解3歲的克魯斯因與哥哥拿吹氣棒大戰,所以被爸爸處罰捏耳朵,此與當時真實發生的狀況是有差異的。
【二:發展課程】-20’
1.發下此篇新聞內容與學生分享,讓學生說明此篇新聞的重點。
2.此篇新聞中提及「中華隊跆拳道好手楊淑君比賽前,在攝影機見證之下先把電子襪上的感應貼片撕下來」,詢問學生是否了解整件事件緣由?
老師播放新聞讓學生了解事件發生經過–楊淑君事件民視真相完整報導
當天楊淑君在通過檢錄、並和對手相互試踢測試護具後,在審判委員的要求之下,到場邊拆下原本貼在腳後跟上的兩塊電子感應片,才重新回到場中進行比賽,而後這兩片感應器就被教練隨手放在座位旁。沒想到在第一回合比賽開始後,楊淑君大幅領先,場邊突然喊出暫停,裁判向教練索取感應片,經過討論就判決楊失格。
3.此篇新聞中提及「新聞完全塑造出楊淑君是在比賽中,被發現腳上貼有感應裝置,直到被仲裁委員看到後才將之撕下,把中國大陸觀眾帶進楊淑君作弊的誤解裡。」,詢問學生,中央電視台運用何種技巧以影響觀眾的觀點?
中國中央電視台將畫面移花接木,把拿掉感應片的動作放在之後,取而代之的是進入比賽的情形,讓觀眾誤解,楊淑君在第一回合比賽中拿掉感應片而犯規。詳情可參閱『跆拳道 2010亞運會中華臺北隊 楊淑君』。
播到第一分鐘時,記者以旁白說明指出,「楊淑君的問題出自她的襪套,她的襪套和其他選手都不一樣,自己加裝了兩個感應點,這樣更容易得分,在她入場之後,有技術官員發現了這個問題,要求她將加裝的感應裝置取出,並馬上把感應裝置上交給仲裁委員會,在仲裁委員會為此開會討論的時間裡,楊淑君的比賽正常舉行」。
4.此篇新聞中提及「這段影片被放在網路之後馬上引起熱烈討論」,讓學生發表對於中央電視台此事播報的感想?
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影片經過剪接順序的不同,將影響事情結果,以知曉媒體是人為操作下結果,可經操作技巧潛藏主觀意見,以影響閱聽人的觀點,值得探究與注意;並讓學生發表對假新聞事件的省思。
5.此篇新聞中提及「除了央視之外,某些陸媒也出現立場傾斜的情形」,讓學生發表,當新聞報導立場傾斜時,可能會造成哪些傷害?
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新聞規準為何講求『真實、客觀、中立』?當新聞出現立場傾斜時,真相往往無法被知曉,對於當事人將產生無法彌補的傷害,因此維持新聞的真實與客觀中立性是相當重要的。
【三:綜合活動】-10’
1.教師詢問學生:「當我們國家的選手被不公平對待時,身為國人的你我,可以做哪些行動來聲援呢?」,將國人聲援的媒體行動與學生分享,引導學生思考可以透過媒體做哪些積極行動呢?
例: 楊淑君事件真相楊淑君事件真相/圖解說明 感謝強者 kennyster 英譯後 發表於 。
楊淑君KUSO聲援影片-希特勒聲援中華隊、搶救楊淑君!1『事件第一天』。
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此事件激起國人不理性的反韓效應,面對不理性的後續效應,我們應該如何用更理性的態度思考整件事情呢?而媒體該負哪些責任呢?
「不是韓國人的錯」 楊淑君:要理性
跆拳道選手楊淑君:「我們真的要理性對待,因為其實我們當中也有一個韓國教練,他很辛苦帶我們1年多,這件事完全在這澄清,因為我們跆拳道是一個,世界跆拳道聯盟是一個組織,亞洲跆拳道聯盟也是一個組織,剛好他們的主席是韓國人,可能就把這件事作聯想,我在這鄭重跟大家說明,真的不是韓國人的錯,真的要理性對待這件事。」
政大新聞系教授臧國仁指出,新聞也是故事、敘事,為吸引讀者,要有故事性,但負責的媒體應有不同面向的敘事,讓讀者可以理性判斷,他也認為有必要加強讀者媒體素養,了解媒體報導並非都是事實,要自己判斷。
我們認為,作為媒體,一定要為自己的所屬民眾服務,作用有兩大方面,一是守望最大的人民利益,二是要全力溝通民眾。當民眾因誤解而全社會憤怒的時候,媒體需要理性與理智,絕非火上澆油,煽動極端意識。如果這樣做的話,最後毀掉的是自己與自己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