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薇閣國小呂滋益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藝術與人文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1.翰林版國小藝術與人文五下,第二單元「藝術塊寶」。
2.翰林版國小藝術與人文六下,第二單元「藝術就在你身邊」。
3.自編教材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2-3-10參與藝文活動、紀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1-9透過藝術創作,感覺自己與別人、自己與自然及環境間的相互關聯。
3-3-12運用科技及各種方式蒐集、分類不同之藝文資訊並養成習慣。
六、主題:《永遠的他鄉—高更》 北美館盛大展出
更新日期:2010/11/26 20:54 石靜怡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石靜怡】
《永遠的他鄉—高更》,在眾所期待下,台灣首次自行策劃後印象派大師高更之大型展覽,即將於本週六2010年11月27日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一樓盛大展出。本展由北美館、環球策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環球印象國際有限公司共同主辦,計將展出高更作品58件。類型含油畫、版畫、銅雕、木刻、陶藝與紙上作品等,以及28件由16位受高更啟發與影響的藝術家作品,藉由當時與後世追隨者的創作演變,進一步瞭解高更對20世紀現代藝術的影響與貢獻。
展品分別借自歐洲、美國、日本等9國、共19所美術館、基金會及私人藏家等,籌備聯繫之規模浩大。本特展藉環球策展公司在國際運輸、影像授權與行銷推廣等展務協助,與環球印象公司多年在文創商品之設計研發及生產經營等各專職分工,北美館與之為台灣觀眾規畫《永遠的他鄉—高更》特展,認識高更在追求自由、遠走他鄉之後,帶給世人如謎一般的色彩構圖與反映在其創作內容的人生經驗。
高更於1848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童年與母親在南美洲秘魯度過,之後曾做過商船水手,回到巴黎後,於證券交易所任職一名股票經紀人。1882年法國證券市場崩潰,高更自此辭去股市工作,專職從事藝術創作。1886年起高更數度前往布列塔尼的小漁村阿凡橋作畫,被該區特有的原始人文特色所吸引,逐漸擺脫過去受畢沙羅、塞尚與竇加等的印象派畫風影響,中間亦曾前往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與梵谷於阿爾(Arles)短期生活創作。
直至1891年,前往法屬玻里尼西亞上的大溪地島居住,將人生最後一段歲月追尋心中野蠻冒險的呼喚,1901年他航行至馬貴斯群島 (Marquesas Islands),1903年逝世並永遠安息於該地。(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八、教學活動簡述:
課前準備:
1.請學生閱讀高更的生平事蹟,收集高更的畫作、圖片或是相關的新聞報導,帶到課堂上作為討論的子題。
2.請學生注意高更來台展出的相關報導與資訊。
上課
1.將學生分成六組,並讓學生分組坐好。
2.發下高更的報導與電子新聞展示於投影布幕,請學生閱讀並進行分享。(如附件)
3.請學生分組討論:
(1)高更讓你印象最深的作品?(第一、二組說明與分享)
(2)高更讓你最震撼的相關事蹟? (第三、四組說明與分享)
(3)高更受到哪些畫家與流派的影響? (第五、六組說明與分享)
(4)高更曾到哪些國家、地區作畫?他所繪畫的主題是不是親近大自然?又受到環境與當地風情影響的因素有哪些? (一~六組說明與分享)
*可以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也可以用繪畫方式來作為延伸活動(老師可指定高更固有色彩-橘黃、朱紅、咖啡等大地色系來表現)
*展示高更相關圖片與資料(補充資料-附圖)
4.老師統整學生的發言與想法。
5.發下本則新聞,並詢問學生以下問題,讓學生知道此則新聞的重點與推廣「高更」的生平、事蹟、畫作之生命力及影響力,並鼓勵學生在課後到美術館參觀:
(1)WHO—誰要在2010.11.27-2011.02.20開展?
(2)WHERE—你知道高更的展覽在哪裡舉辦?
(3)WHAT—你所印象深刻的高更畫作有哪些?
(4)WHY—為何高更的藝術會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5)你知道高更和誰是好朋友?他們都曾在那裡作畫?(法國南部小鎮阿爾-電子報如附件)
*梵谷先抵達阿爾,一再寫信遊說、邀請高更到阿爾共同生活與創作。梵谷和高更兩人在巴黎相識,彼此氣味相投,且為對方畫作展現的個性所吸引。高更的經濟拮据,梵谷還建議擔任畫廊經紀人的弟弟西奧,資助高更前往阿爾,梵谷深深期盼,高更能在他苦心布置的「黃屋」安頓下來,一起創建「南方畫室」,共同開創新的藝術氣象。
6.請各組分享對「藝術家高更」的感覺,並把小組蒐集的資料與同學分享。(書籍、雜誌與各式資料)
7.補充資料: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gauguin/gauguin.htm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5985510.shtml
8.附件下載